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三峡重庆库区将建成水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反应系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重庆8月11日电(记者张桂林)三峡重庆库区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日前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项目将投入1.4亿元完善一批水质监测站、水环境实验室,并建成三峡库区水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快速反应系统。

    记者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获悉,重庆库区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1411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1293万元,该项目将为重庆环境监测中心及37个区县环境监测站,配置地表水常规监测、应急监测、水华监测仪器和数据与传输设备,并在库区水域3个国控断面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同时新改建一批水环境实验室。

    据悉,项目实施后,重庆各级水环境监测站整体上将达到国家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并建成三峡库区水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快速反应系统,形成对水华等快速监测和准确测定能力;实现重庆境内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重点断面水质的自动监测,最终建成覆盖重庆所有区县的水环境监测、预警和信息传输系统。

三峡库区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新华社宜昌8月11日电(记者江时强)中国三峡总公司向记者提供的资料表明,三峡工程2003年6月蓄水通航之后,库区航运业以20%的速度爆发式增长,原来只占库区运输总量30%的水运,已增加到70%,长江中上游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不久前在三峡坝区召开的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及实现方案研究课题验收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梁应辰、郑守仁等专家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增加了长江上游水系的通航里程,改善了航道通航条件,提高了航道网的连通性、覆盖率和辐射能力,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后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三峡工程2006年10月蓄水至156米后,仅重庆就新增小型通航河流106条,新增通航里程约2000公里,升级航道1760多公里。长江干线宜昌至重庆660公里航道从三级航道升级为一级航道,干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由原来的1千万吨提高到1亿吨以上,干线船舶运能从原来的3000吨级船队和1000吨级自航船升级到万吨级船队和6000吨级自航船,万吨级船队和6000吨级自航船从此可从宜昌直达重庆港。今年汛后三峡工程将试验性蓄水至175米,库区通航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三峡库区蓄水通航还加快了库区航运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大,促进了集装箱和滚装船运输等新型水路运输模式的发展,降低了运输能耗和物流成本,增强了重庆航运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以重庆航运业为例,各项指标呈现持续高速增长。2007年三峡枢纽过闸货物总价值约1078亿元,日均过闸货物价值约3亿元。蓄水后,重庆水路运输能耗由每千吨每公里6.7公斤降为每千吨每公里3.6公斤,水运成本为每吨每公里0.033元,大大低于铁路运输每吨每公里0.10元的成本,是公路运输成本每吨每公里0.50元的约1/15。

 
 
 相关链接
· 三峡重庆库区地震监测网络为防灾减灾提供保障
· 至少10亿公益性项目资金将无偿援助三峡重庆库区
· 重庆三峡库区已经完成四期库底固体废物清理任务
· 三峡重庆库区到9月将完成四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
· 三峡重庆库区累计接受全国无偿援助资金18亿元
· 防汛抗洪:重庆全面启动三峡库区汛期"清漂"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