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开幕式观众手中的大礼包是浙江义乌的产品。”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浙江民营经济创业创新之路”新闻发布会上,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介绍,尽管浙江民营经济正遭遇到“成长的烦恼”,但仍动力强劲、潜力巨大,不少民营企业都参与到奥运会筹办过程中。
在浙江,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70%以上的生产总值、60%以上的税收、76%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民营企业就占了203席。但是,由于当前国际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中一些矛盾也比较突出,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表示,浙江省将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产业结构提升、经营模式转变和增长动力转型。
浙江省将遵循“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垄断行业、技术设施、基础产业、公共事业等领域;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力争到2012年新增上市公司150家。今后5年,浙江省将实现全社会科技投入超过1000亿元,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2%;确保“十一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20%和削减15%。浙江还将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开办合作区,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十一五”期间,支持民营企业培育中国驰名商标3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