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正在绕月飞行的"嫦娥一号"将第二次面临月食考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8月14日电(记者 周润健、蔡玉高)今年8月17日将出现月偏食,正在绕月飞行的“嫦娥一号”飞船将第二次接受黑暗、严寒和供电减少的考验。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说,平时“嫦娥一号”飞船主要靠它的太阳能帆板将太阳辐射转为电能,供飞船工作和生存用,尽管飞船上装有蓄电池,但蓄电池电力有限,无法维持较长时间正常工作。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八三五八所研究员、航天技术专家尹怀勤表示,发生月偏食时,由于地球影子的遮挡,月亮及其附近的一部分空间无法见到太阳光,相当于处于信号盲区。“嫦娥一号”的“生存环境”会变得比较恶劣,接受太阳辐射少,温度下降,这将使“嫦娥一号”的机器面临严寒环境的考验。

    按照此前的预案,为避免中间断电对飞船的威胁,“嫦娥一号”部分探测设备将进入“冬眠”,暂停工作,将电力消耗控制在最低水平。同时为将月食影响降到最低,我国航天专家将通过抬高“嫦娥一号”的运行轨道,缩短它从月食阴影中穿过的时间。因此,当“嫦娥一号”经过月食阴影区时,不会影响它的正常运行。

    航天专家认为,今年2月21日,“嫦娥一号”已经过一次月全食考验,根据前一次度过月食的经验和对目前卫星状态的确认,“嫦娥一号”完全能够安全应对。

    尹怀勤告诉记者,自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以来,“嫦娥一号”卫星已正常工作9个多月,它的设计寿命是一年,但从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嫦娥一号”的工作寿命还能延长大约一年。

17日晨我国上空将上演月偏食天象

    新华社南京8月14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向记者通报,17日晨我国上空将出现一次月偏食。届时,如果天气晴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公众可观赏到这次天象。

    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这就会发生月食。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

    王思潮介绍,本次月偏食将发生在17日凌晨3时35分至清晨6时44分之间。具体过程为:3时35分为初亏时刻,即月球开始进入地球的本影,观测者开始发现月面一侧变暗。5时10分为食甚时刻,即月亮被地球挡住光线的面积达到最大,此时,从地球上望去,一轮明月仅剩下一小块发亮了。月亮再次复圆则要到清晨6时44分左右。不过,此时对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而言,月亮已经落下。只有新疆和西藏的西部还可以看到。

    王思潮表示,月偏食是值得欣赏的天象。月偏食发生时,月亮将呈现一半白色,一半古铜色的美丽“模样”。

    王思潮提醒,由于17日凌晨月亮高度较低,天文爱好者应选择空旷处,朝西南方观测。错过了这次月偏食后,我国公众要想再次欣赏月偏食的话,则要等到2010年了。

 
 
 相关链接
· 嫦娥一号卫星数据将向国内授权用户和欧空局发布
· “嫦娥一号”从月球轨道上传语音喜迎世界地球日
· 天文学家:21日“嫦娥一号”将接受月全食考验
· 嫦娥一号拍摄的首幅月球极区图像发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