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新华时评:北京奥运创造历史 开创未来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记者 李志勇)这几天,奥运会的各赛场内争金夺银,喝彩声声,欢呼阵阵,各路好手竞相以优异的战绩不断打破纪录,刷新历史,充分展现了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理念,也成功实现着北京奥运“有特色、高水平”的承诺与努力。
无论是中国女子体操队的第一次取得奥运会团体冠军,还是男子游泳选手张琳在400米自由泳上结束了中国男子奥运会游泳比赛无奖牌的历史;无论是仲满一路破关斩将,夺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男子奥运会击剑冠军,还是中国女选手破纪录地摘得了200米蝶泳金银牌;无论是美国“游泳神童”菲尔普斯在“水立方”的5破纪录,还是日本的北岛康介刷新了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无不为我们带来了每天的激动与欣喜:北京奥运会实实在在地成了一届破纪录、开历史的高水平奥运会。
“百年期盼、一朝梦圆”。北京奥运会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奥运竞技体育历史的改写,赛场内外,人们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奥运给中国和中国人民所带来的巨变——3条轨道在同一个城市同时开通,8条轨道在同一个城市同时在建,这些绝无仅有的世界纪录也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大气环境的明显改善,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北京以及整个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变与提升。
低票价、讲秩序、人性化服务等等社会风气的改观,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无车日”“排队日”“让座日”等活动,正在使环保、绿色、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人们行为的目标与生活追求。
北京奥运会创造了历史,更开创了未来。更多的中国人正在努力地朝向未来美好幸福的生活贡献力量。而随着各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频繁打破世界纪录,奥运会也在创造着世界的历史。奥林匹克精神经过东方华夏儿女的丰富创造,必将推动世界向着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未来前进。
奥运新华时评:信守承诺 赢得尊重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4日电(记者 李泽兵)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13日专程来到北京奥运村,代表美国绿色建筑协会为北京奥运村颁发绿色环保金奖“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金奖”。此前,出席北京奥运会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表示,北京已经实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国留下宝贵的环保遗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由于信守举办“绿色奥运”的庄严承诺,中国为此付出的积极努力终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各种环保节能技术的运用,使北京奥运会真正成为了一届绿色的奥运会。
我国在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后,不遗余力地从每个细节入手加以落实。北京已投入1200多亿元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了200多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空气质量连续9年得到改善。奥运村等场馆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设计思路和一大批节能环保减排技术。奥运期间,北京公交公司4000多台车辆换了“绿色心脏”——使用天然气发动机,500多万个全生物降解塑料袋用于奥运会餐饮和处理垃圾。
运动员希望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创造佳绩,观众希望在空气清新的蓝天白云下欣赏比赛,环保自然就成为各界关心的话题。1984年举办的洛杉矶奥运会,空气污染也曾是一个主要问题。此后,汉城、巴塞罗那、雅典等城市在举办奥运会时,都遇到环保问题的困扰和外界的质疑。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外国媒体纷纷报道北京空气质量等环保问题,其实并不值得奇怪。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根据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精神来筹办和组织奥运会,绿色的奥运村为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北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外国运动员、环保人士和媒体通过亲身接触,体会到东道主实践诺言的诚意和付出,最终使那些无理的指责烟消云散。
“绿色奥运”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更是我们追求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境界。毕竟奥运会会结束,我们还要长期生活在这里,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会让每一个居民、每一个中国人成为奥运会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