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记者 桂涛 王洋)在北京奥运赛场之外,来自世界各国的徽章爱好者们正在收获他们自己的“奖牌”。
在王府井工美大厦内自发形成的奥运徽章交换区,65岁的加拿大人比利正忙着和一名北京的徽章爱好者打着手势交流。他最终用一枚NBC的奥运会纪念章换到了一套镀金的福娃章,并以握手结束了这次交换。
“北京奥运会期间发行的上百种纪念徽章我都收集,这正是我来中国的目的。”他说。
因为拥有超过50万枚历届奥运会徽章,比利被收藏圈内人称为“徽章头”。他曾跟随着8届奥运会来到不同城市,进行徽章交换。
“因为每个人喜好与所收藏的系列都不同,所以每一枚徽章在收藏者心中都有不同的价值,通过交换,可以获得各自最想要的。”他说。
“我的徽章只换不卖,因为在交换徽章的同时,我们也在交换快乐。”
按照纪念章交换的传统,身上佩戴超过两枚的纪念章,就是在向别人发出纪念章交换的邀请。在交换区,随处可见帽子上、身上挂满了各种颜色、样式纪念章寻求交换的人。
22岁的北京市民庞歆第一次参加奥运纪念章的交换活动,她用刚刚在商场购买的一枚“鸟巢”纪念章从比利那里换回了一枚盐湖城冬奥会的会徽标志。
“有些徽章在国内是买不到的,只能借助这样的机会和国外收藏者交换。”初次体验“以物易物”后,庞歆兴奋地将新换到的纪念章别在了帽子上。
“虽然没有买到票去场馆看比赛,但在这里我依然能感受到参与奥运的快乐。”她说。
除了工美大厦外,北京还在朝阳公园、世贸天阶等处建立起四座官方奥林匹克纪念章交换中心,数百位世界各地的“徽章头”穿梭其间。
从1988年冬季奥运会开始,“奥林匹克纪念章交换”就成为各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传统项目,已成为奥林匹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奥运会一样,奥运纪念章交换活动也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部分中国人还不太了解奥运纪念章交换这一概念。
“就像在其他奥运城市一样,纪念章交换将随着奥运会在北京逐渐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加入进来。”比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