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华侨华人志愿者:能为祖国做些事情 我很荣幸骄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记者李江涛)在北京奥运会约7万名赛会志愿者中,约有300名华人华侨志愿者。他们是从3万多名报名者中经过层层选拔产生的。这些百里挑一的志愿者分别在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北区场馆群、五棵松场馆群、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奥运村、国家体育馆等七个场馆提供志愿服务。

    负责遴选工作的北京市侨办主任乔卫说:“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志愿者群体具有受教育程度高、语种覆盖广、志愿服务经验丰富等特点,在语言服务、文化沟通等方面具有优势。”他们中许多人曾为往届奥运会和驻在国提供过志愿服务,有的还曾获得过驻在国颁发的志愿者服务重要奖项。海外华侨华人熟悉中国文化,同时他们也了解驻在国文化,能够成为两种文化沟通的桥梁。“他们对奥运会最大的贡献实际上是成为文化沟通的桥梁”。

    来自加拿大的陆炳雄先生今年50岁,他说:“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我正在北京,听到奥运申办成功,很兴奋。很快七年过去了,能够在北京参加志愿者工作,为祖国做些事情,这是作为一个华侨华人的骄傲。”

    李丽珠女士曾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从事志愿者工作,1995年至2005年间曾三度回国为多项重大赛事提供志愿服务。为了做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她2005年就开始与北京奥组委联系。她说:“每100多位报名的华侨华人中才能产生一名志愿者,希望100多人的能量都在我身上发射出去。”她表示,作为一名志愿者“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服务北京奥运是对祖国的一种贡献和支持。

    来自澳大利亚、已60岁的翁明在“水立方”担任综合管理志愿者,他说:“在澳大利亚居住了28年,身为华人,很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难得北京能够举办奥运会,我们作为海外华侨华人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华侨华人志愿者,我们能够把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体现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中,让人家理解我们中华文化,我们民族的文化。”翁明说。

    今年24岁的华人小伙子莫非出生在北京,上小学时跟随父母从香港移民到澳大利亚。2000年悉尼举办奥运会时,他就想做一名赛会志愿者,但无奈当时不到18岁,未能如愿。“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我很早就报了名,终于如愿以偿,而且是在自己的祖国,更有意义。”他高兴地说。

    莫非从8月3日开始来到“水立方”上岗,他的工作是在运动员休息区为运动员服务。莫非能说流利的英语、粤语和汉语普通话,加上长年生活在西方国家,相似的文化背景使他能更好地为来自西方国家的运动员服务,使他们觉得更亲切。每天他都过得很充实、很忙碌。远在悉尼的父母深为他能在祖国做志愿者而自豪,也非常关心他,每天都要打电话来询问,还嘱咐他好好干。

    刚刚从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的莫非,在读书时就曾经常为一些难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他感慨地说:“北京因为举办奥运会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感觉到自己现在生活在世界的中心,这段奥运会志愿者经历我将一生难忘。”

 
 
 相关链接
· 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欢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成功
· 全球各地华侨华人以不同形式喜迎北京奥运会开幕
· 贾庆林会见前来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华侨华人代表
· 万家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向北京祝贺奥运会盛大开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