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记者赵仁伟 李江涛)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决赛21日晚在“水立方”进行。凭借最后一跳的完美表现,一度落后的中国选手陈若琳成功逆转加拿大名将赫曼斯,以447.70分摘得金牌。这也是中国跳水队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七枚金牌。

8月21日,中国选手陈若琳在比赛中。当日,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继续进行,陈若琳在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夺得金牌。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陈若琳在预赛和半决赛中都名列第一,在当晚的决赛中,她在12名参赛选手中最后一个出场。在决赛中,陈若琳遇到了赫曼斯的强劲挑战。第四跳之后,赫曼斯超过陈若琳1.65分。关键的最后一跳,陈若琳得到100.30分的全场最高分,最终反超赫曼斯10.65分夺冠。

8月21日,中国选手陈若琳(中)、加拿大选手埃米莉·海曼斯(左)和中国选手王鑫在女子10米跳台颁奖仪式上,她们分别获得这个项目的金银铜牌。当日,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继续进行。 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8月21日,中国选手陈若琳在女子10米跳台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赫曼斯获得银牌,总分为437.05分。中国选手王鑫以429.90分获得铜牌。
陈若琳为中国跳水队时隔12年后重夺女子跳台金牌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奥运专电(记者赵仁伟、李江涛)平静多日的“水立方”跳水赛场21日陷入了死亡般的窒息,随即又爆发出重生后的疯狂!
此前夺金如捡卵的中国跳水队,在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却遭遇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但当晚的主角——不满16岁的江苏姑娘陈若琳,却在落后于挑战者赫曼斯的情况下,在1万多名观众紧张目光的注视下,上演完美一跳,最终逆转夺金。
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中国跳水队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七金,让“梦之队”的“8金之梦”得以延续;同时,也是重新夺回连续两届奥运会失之交臂的女子跳台金牌。为了这一刻,中国跳水队等了整整12年。
陈若琳的总分为447.70分,比获得银牌的加拿大名将赫曼斯高出10.65分。另一名中国小将王鑫以429.90分获得铜牌。
观众早已习惯了中国跳水选手毫无悬念地揽取金牌,但第三次参加奥运会的赫曼斯却颠覆了跳水赛场的这一“习惯”。这位曾获得2003年世锦赛金牌和雅典奥运会第四名的27岁的老将展示出深厚的功力,拒绝让比赛成为中国姑娘的“独舞”,也让这场比赛成为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开赛以来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一场较量。
第一跳,预赛和半决赛都名列第一的陈若琳得分最高,得到85.50分,赫曼斯以2.20分之差紧随其后。
第二跳,赫曼斯得分第一,与陈若琳的差距缩小到0.60分。
第三跳,陈若琳得分第一,赫曼斯第三,两人的分差变为4.45分,陈若琳继续领先。
第四跳,赫曼斯反超陈若琳!赫曼斯难度为3.4的307C(反身翻腾三周半抱膝)得到95.20的高分,而陈若琳难度为3.3的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得到89.10分,总分被赫曼斯超出1.65分。
胜败在最后一跳。半决赛名列第四、也是倒数第四个出场的赫曼斯依旧神勇,得到88.00分的高分,总分437.05分。全场为之欢呼,随后等待最后一个出场的陈若琳。
陈若琳最后一跳为5253B(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难度比赫曼斯的最后一跳高0.2。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陈若琳在高台上调整呼吸,随后起跳,翻转,像针一样扎入水池!
100.30分!7名裁判中有4人给出了10分!全场比赛唯一一次超过100分!全场观众随即把如惊雷如狂涛般的掌声,献给这位身高仅1米36、体重仅30公斤、却在关键时刻稳如泰山的中国“小丫”。
“最后一个动作站在台上很紧张,”性格腼腆的陈若琳赛后说,“跳完后松了一口气,今天对自己的动作很满意。”
她说:“当时真的很紧张,我的得分落后,何况两届奥运会我们都没有拿到这块金牌。”
面对陈若琳的完美表现,赫曼斯对结果也没什么遗憾,她说:“我在最后一跳尽力集中精力,并且我跳得很好了。”
但是没人明白,陈若琳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怎么还能跳出全场最高分呢。赛后,陈若琳与教练任少芬、领队周继红拥抱时激动地哭了。这枚金牌,的确寄托着中国跳水人压抑在心底的一种渴望。
中国队上一次拿到女子跳台金牌还是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当时的冠军是伏明霞。但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李娜和劳丽诗都留下了遗憾,分别获得银牌。今天,陈若琳终于为中国跳水队圆了这个做了12年的梦,也让跳水“梦之队”实至名归。
这也是继双人跳台项目后,陈若琳在北京奥运会上收获的第二金。“水立方”,成了陈若琳的圆梦之地。
22日晚,北京奥运会男子10米跳台预赛将在“水立方”进行。
她们,共同书写了中国女子高台跳水灿烂“断代史”
——记中国4代跳台奥运冠军周继红、许艳梅、伏明霞和陈若琳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奥运专电(记者赵仁伟、周欣、李江涛)中国女子10米跳台的奥运征战史,堪称一部灿烂与苦涩并存的“断代史”。
女子高台曾是国人的骄傲,不仅夺得中国跳水奥运第一金,并实现奥运会4连冠;随后,又成为中国跳水人的一块“心病”,2000年和2004年两届奥运会,皆遗憾地与金牌无缘。回望历史,是周继红、许艳梅和伏明霞联手缔造了曾经的辉煌;再看今夜,是新科“跳台公主”陈若琳,成功收复“失落的帝国”。
周继红:从第一金到掌门人
21日晚,除了陈若琳,最渴望女台金牌、最享受这份幸福的人,当属周继红。
作为中国跳水的领队,周继红当然希望把这枚连续两届奥运会都丢掉的金牌夺回来,不过又不止于此,因为,24年前,她正是这枚金牌的主人。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育军团勇夺15金,其中,19岁的周继红力压美国“双姝”米切尔和维兰德,以435·51分摘得女子10米跳台桂冠。这是中国跳水队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从此,中国跳水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打造“梦之队”的辉煌历程。
周继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培养的第一批跳水运动员,1981年获得全国冠军,1982年从湖北进入国家队,次年便获得世界杯冠军。1984年,当选美国《游泳世界》杂志选出的年度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1986年,周继红退役后,回湖北任教,后入北京大学学习。1990年起,周继红在国家跳水队任职至今。1994年,周继红入选“国际水上名人堂”,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
北京奥运会之前,周继红非常低调,她认为虽然中国队在整体实力上有优势,但每个项目上有都有强劲对手,每块金牌都需要全力去拼。或许正是这种态度,帮助队员保持了正确的心态,在已经决出的7个项目上全部夺金。
许艳梅:汉城奥运会中国首金
与许多跳水奥运冠军仍旧活跃在公众视野中不同,许艳梅的名字对于年青一代中国人已有些陌生。许艳梅选择的生活道路或许有些平淡,但她在奥运史册上却占据了独特的一页。
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中国军团留下了灰色记忆,总共只有5金入账。但17岁的许艳梅却振奋国人,她于奥运会开幕第二天在10米台中为中国军团拿下了第一金,并获得了“东方红宝石”的美誉。
许艳梅生于江西南昌,曾练体操,后改跳水,13岁进入国家队。1986年汉城亚运会,志在必得的许艳梅仅获银牌,但两年后,许艳梅在这个伤心之地登上了奥运殿堂的巅峰。1987年,许艳梅获得世界杯赛冠军,并当选年度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1990年亚运会,许艳梅获得女子跳台冠军。到1991年退役,许艳梅共获得7项世界冠军。2000年,许艳梅入选“国际水上名人堂”。
许艳梅20岁时即选择了退役,进入海南大学学习。随后,工作、嫁人、育子,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远离了鲜花和掌声,告别了艰辛的训练和残酷的竞争,有的只是家庭的温暖和相夫教子的天伦之乐,许艳梅选择的就是这样的生活。目前,许艳梅是海南省体育行政部门一名普通职员,生活虽然平淡,但奥运冠军的美好回忆必将一生相伴。
伏明霞:板台全能第一人
伏明霞在奥运会上曾获得4金1银,北京奥运会上,其奖牌总数已被郭晶晶超越。但有一点伏明霞是难以超越的,那就是她在跳板和跳台上各得两金,并且都是单人项目,是名副其实的跳水“全能公主”。
如绝大多数跳水选手一样,伏明霞也是从跳台起步。1991年世锦赛,13岁的伏明霞获得10米跳台金牌,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4岁的伏明霞笑傲10米跳台,成为最年轻的奥运冠军。1994年世锦赛,伏明霞再获跳台冠军。1996年奥运会,伏明霞获得跳板冠军并蝉联跳台金牌。1999年,复出后的伏明霞获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板和跳台冠军。2000年奥运会,伏明霞以1金1银的成绩完美谢幕。
退役之后,伏明霞因与时任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的恋情而再度成为舆论焦点。2002年,24岁的伏明霞和50岁的梁锦松成婚。现在,伏明霞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享受着家庭主妇的充实和幸福。作为世界跳水历史上最成功的女子运动员之一,伏明霞那甜美的微笑,早已在历史的画册上定格。
陈若琳:收复“失落帝国”
伏明霞之后,中国女子跳台依旧实力强大,却鬼使神差地连续两届奥运会与金牌擦肩而过。悉尼奥运会上,李娜以1·74分的微弱差距,负于美国名将劳拉·威尔金森;雅典奥运会,劳丽诗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第四跳出现失误,成全了“妈妈选手”纽贝里为澳大利亚获得历史上首枚奥运跳水金牌。
北京奥运会上,未满16岁的江苏姑娘陈若琳勇敢地站了出来,她以一枚金灿灿的金牌,将前辈心中压抑的苦涩一扫而光。
陈若琳的夺金之路,艰难,又神奇。预赛和半决赛,她都毫无悬念地名列第一。但21日晚的决赛中,陈若琳遭遇到27岁的加拿大名将赫曼斯的强劲挑战。前三跳过后,陈若琳名列第一,赫曼斯以4·45分之差紧随其后。第四跳,赫曼斯凭借一个3·4的高难度动作反超陈若琳1·65分。
胜败在关键的最后一跳。率先出场的赫曼斯依旧神勇,得到88·00分的高分,总分437·05分。最后一个出场的陈若琳镇定自若,在1万多名观众的屏息注视下上演完美一跳,得到100·30分的全场最高分,总分447·70分,超出赫曼斯10·65分。
就这样,“小丫”陈若琳为中国跳水队圆了一个做了12年的梦,让“梦之队”实至名归,也让自己完成了从“小丫”向“公主”的蜕变。
今后的日子里,年轻的陈若琳,有足够的时间去缔造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