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西宜州8月27日电(记者 王立芳)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总队长黄鹏飞27日介绍,经过环境保护部专家和广西环保部门专家调查研究,此次宜州广维集团“8·26”爆炸事故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下一阶段环保部门将继续采取措施,加强监测和指导,确保在清理爆炸区废墟时不出现环境污染事故。
这是记者27日21时30分从“8·26”爆炸事故救援指挥部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黄鹏飞说,造成危害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为:被引爆燃烧的化学物品产生的污染物质比较单一,主要是甲醇浓度超标,而甲醇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烧的有害物质,经过燃烧后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对周边大气环境和水质影响持续时间不长。
黄鹏飞介绍,国家和广西有关专家经过调查一致认为,目前龙江河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下游也未发现生物死亡;爆炸区周边的空气甲醇浓度没有超标,空气质量达标。
27日下午环境保护部专家与广西环保部门专家通过现场调查,一致认为,目前事故周围大气、地表水总体对人体没有影响。
据了解,根据爆炸事故污染源特征及周边环境敏感点、环境受体分布情况,26日,救援指挥部立即调运了14吨活性炭,对抢险灭火时的污染水进行吸附,并在排污口筑起4道拦污坝,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入当地主要河流龙江河。
与此同时,广西环保部门在同福码头至洛东电站龙江河段,设置了11个监测点对龙江河水质进行实时监控。
记者27日18时30分在广维集团“8·26”爆炸事故现场看到,参与抢险的救援人员已完成救援、抢险任务,开始陆续撤离,周边疏散转移群众已基本返回。
广西宜州爆炸事故连续3天实时监测 龙江河水质达标
新华社广西宜州8月28日电(记者王立芳)广维集团“8·26”爆炸事故救援指挥部28日14时提供的信息显示,环保部门连续3天的实时监测结果表明,龙江河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爆炸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连续3天对龙江河水质以及爆炸点周边环境空气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龙江河水PH值、DO、氨氮等项目均达标,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距离爆炸事故现场较近的村屯甲醇浓度没有超标,空气质量达标。
记者当日在距离广维集团厂区最近的龙江河边看到,4头水牛正在排污口附近的水域内嬉水。一名正在放牛的韦姓村民表示,他们感觉目前排污口附近的水质与往常差不多。
中毒急救专家认为:广维集团爆炸事故不会造成空气水质污染
新华社广西宜州8月28日电(记者周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毒急救中心主任葛宪民2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广维集团爆炸事故不会造成空气水质污染,也不会引发下游群众饮水中毒。
8月26日6时45分,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当地党委、政府及时组织人员对环境及龙江河水质开展监测工作。葛宪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预防中毒措施。
葛宪民分析了广维集团爆炸事故不会造成空气水质污染的原因:事故现场的主要产品和原材料为乙炔、乙烯、甲醇、乙醇、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等有机烷烃或烯烃化学品,而且均属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爆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如燃烧不完全会有部分一氧化碳生成,表明不可能造成水质发生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并且不会引发下游龙江河江边周围群众饮水中毒。
经自治区中毒急救中心的专家对爆炸事故现场产生的黑色燃烧浓烟进行检测,未检出多种有可能存在的化学毒物,证明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并且不会引发事故周围居民中毒。
事故发生后,现场发生的连续爆炸足以证实大量氯气已在爆炸燃烧过程中基本消耗完了。虽然有可能存在剩余的少量氯气暴露在空气中快速挥发,并且和空气中水发生反应有次氯酸和盐酸生成,同时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事故现场基本不会存在氯气,经自治区中毒急救中心的专家对现场浓烟和蒸气进行检测未检出氯气。
由于现场抢险救援人员科学处置,目前确保了事故现场900吨的酒精罐、两个液氨1吨装储存罐、3个1吨装液氯储存罐得到及时安全有效地控制和转移,并对现场有可能存在的危险化学物品进行彻底清理;因此,周围居民群众基本不会发生中毒,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河池市和宜州市两级防疫人员对事故现场周围3公里内的各村屯居民调查结果证实。
此外,中毒急救中心的专家还在现场废墟检出非常低浓度的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但不会引发现场抢险救援人员中毒。因此,清理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如能戴防毒面具,是不可能发生中毒的。另外,经自治区中毒急救中心的专家对住院抢救的全部受伤人员进行检查,没有发现中毒病人,基本排除了因事故中毒的可能。

广西宜州广维集团爆炸事故搜救结束 共20人遇难

8月26日,爆炸产生的浓烟在升腾。当日6时45分,位于广西宜州市郊的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广维)有机车间发生一起爆炸事故。截至15时40分,已有5人死亡,医院收治伤员55名,尚有14人失去联系。目前火势已得控制,但仍未完全扑灭。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记者27日18时从广维集团爆炸事故救援指挥部获悉,企业核实的20名失踪人员当中的最后两名,已于27日16时30分找到遗体,此前未确定身份的两名遇难者均为广维集团厂区人员。至此确定,事故共造成20人死亡。
在国家安监总局的直接指导下,经过180多名消防官兵、170多名防化部队官兵、120多名武警等专业救援人员及公安干警、预备役人员和河池市、宜州市抢险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搜救人员已完成搜救、抢险任务,于27日17时30分陆续撤离现场。
气象服务队进驻广西宜州化工厂爆炸现场提供服务

图为应急气象服务队到在事故现场后架设应急移动自动气象站,开展现场气象服务。
8月26日6时45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宜州市的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机车间发生严重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惨重损失。据事故救援指挥部消息,为防止有可能产生的有害有毒气体、液体扩散对人员安全的影响,已成功疏散工厂生活区的居民及附近15个自然屯1万多名群众至安全地带。
宜州化工车间爆炸抢险目击记:科学排险 倾力救援
8月26日6时45分,随着一声巨响,位于广西宜州市西郊的一家化工厂有机车间发生爆炸,爆炸引发的大火随即引爆了车间内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罐,近万平方米的厂房在数小时内被炸毁、烧毁。
紧急撤离周边群众、全力救治伤者、防止新的爆炸发生、开展环境污染监测、消除群众恐慌……爆炸发生后,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开展抢险救援工作。27日上午,赶往事发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的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表示,由于决策果断、组织得力、应对科学,广维集团“8·26”爆炸事故抢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