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青川竹园受灾群众安置点见闻:走进板房"新社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四川青川8月30日电(侯静)“我们现在两天吃一次肉,比以前在家里吃得还好!”28日,在汶川地震极重灾区青川县竹园镇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猛虎社区,受灾群众王光荣高兴地对记者说。

    从临时安置到板房社区

    在竹园镇集中安置点的板房社区内,记者看到:一排排活动板房整齐干净,秩序井然。每个村内都建有受灾群众医疗点、卫生防疫点、板房小学、便民超市、希望书屋、食堂、沐浴车、厕所、警务室……板房社区内,不少工人还在硬化道路,栽树绿化环境。竹园镇镇长罗清平告诉记者,为绿化、美化这里的环境,让受灾群众过得更舒服,他们已栽树535棵,购买草种200公斤。

    竹园镇党委副书记蔡正军说,“5·12”汶川地震后,如何安置好受灾群众成为竹园镇党委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竹园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服务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于5月17日建立了渔水村,6月4日建立了猛虎新村和燕子口村受灾群众临时集中安置点,7月30日将三个村合并为渔水社区和猛虎社区。

    组织健全的新社区

    如何服务好受灾群众?猛虎社区党支部书记白天喜告诉记者,该村主要安置的是红光、苏河、石坝、马公、曲河、房石等重灾乡镇的受灾群众,目前,这里的受灾群众“五有”能保障。

    这里采取了“一会二组三室”的管理模式,取得了管理民主、运转高效的效果。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村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下设青、兵、妇、工会和工作组,工作组包括:治安联防组、基础设施维护组、受灾群众心理安抚组、后勤保障组、物资装卸组、环境卫生组、党员突击队、民兵应急队、志愿消防队、治安巡逻队等。下设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设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受灾群众日常管理工作。每间板房(每顶帐篷)设室长一名,主要负责受灾群众卫生等日常管理事务。

    社区推行民主决策机制,对抗震救灾款物分配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采取“一事一议”,还选举有威望的受灾群众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对管委会的各种物资和资金进行监管。心理安抚组的工作人员经常与受灾群众拉家常、谈心,缓解了受灾群众的精神压力,让大家更加坚定了重建家园的信心。

    新社区的坚强后盾:镇党委镇政府

    7月下旬的一天凌晨2时30分,竹园镇突然下起了暴雨,镇党委书记母克强和镇长罗清平、副书记蔡正军、安办主任白天喜立即赶到集中安置点,沿河堤进行巡逻,走访、看望群众是否安全,一直到早上7时雨停、河水水位下降后才赶回镇上。

    据了解,竹园镇已建活动板房3190套,硬化板房2600间,硬化道路1700米、安装排雨管5600米、排污水管3600米,完善了水、电、电话、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设备,他们不仅为受灾群众集中供应和发放生活必需品,还开展劳动技能培训6次,培训850人,安排就业700人。

    “竹园已安置红光乡、石坝乡、马公乡、房石镇、曲河乡、前进乡、关庄镇、苏河乡、木鱼镇等极重灾乡镇受灾群众4700余人,受灾群众很满意。”竹园镇镇长罗清平说,“我们还要进一步美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受灾群众过得更好!”

 
 
 相关链接
· 四川省青川县1890户受灾“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
· 四川青川县灾后首个城镇永久性住房建设项目启动
· 浙江省援川测绘队完成青川乡镇地形测绘16日返回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