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四川省地震灾区开学见闻特写:感恩 让我们奋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9月1日电(记者 刘海)“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歌声飘荡在彭州延秀小学校园的上空,一双双小手来回用力舞动着。8月31日,在彭州延秀小学,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社会各界援助灾区的感恩之情。

    31日9点不到,延秀小学4000余名师生聚集在操场,他们在这里举行开学典礼。操场上,孩子们站成一条笔直的线,眼里闪烁着不屈的光芒,脸上写满了坚强。“升国旗,唱国歌!”同学们行少先队礼,目视国旗,眼角红了。他们面对着国旗,庄严宣誓:“我爱我的祖国……我要告诉自己:相信自己,世界有我更美丽。”

    当《感恩的心》歌声再次响起,10余位同学走上主席台,一双双小手随着歌词比划成一颗颗“心”的形状,几千名同学随着音乐齐声高唱。台上,10多双稚嫩的小手用力挥舞着。

    在都江堰皖川中心学校里,这里汇集了来自北街、十局等七所学校的学生,地震把这些学校都震成了危房,孩子们只能在板房里上课。31日的开学典礼上,学生代表在“感恩倡议书”中向全市同学发出倡议:从小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铭记大爱。要勤俭节约,刻苦学习,为将来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而努力。

    仪式结束前,师生们走到一块签名布前,将感恩的话和自己的班级姓名写在了这个含有特定意义的布上。十局学校6年级3班的板房教室里,同学们已早早赶到教室,每人都在给安徽、上海等援建单位的叔叔阿姨们写信。有人这样写道,“地震摧毁了我们的教室和家园,感谢你们在炎热天气下为我们重新修建了学校,让我们有书读。你们辛苦了,我们一定好好学习……”

    1日,在四川地震灾区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第一所永久性校舍--都江堰中学新校区3000多名学生整齐地排列在新校舍的操场上举行开学典礼,幕墙上“感恩”“奋斗”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升旗仪式后,学生代表张超说:“我们要对援建单位和这么多关心我们灾区的人,说声‘谢谢’,是你们用最短的时间让我们进入到宽敞、明亮的校舍里学习。我们要知感恩而感激,因感激而奋进,让人生更加精彩!”

    “坚强”成为北川新学期首日主题

    新华社绵阳9月1日电(记者 刘大江)9月1日,北川中学新学期刚举行完开学典礼。17岁的袁孝伟垂着空荡荡的右臂袖管,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地走进高三五班教室。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袁孝伟永远失去了右臂。但他是活下来的幸运者。8月21日,他从重庆西南医院出院回到临时安置在绵阳长虹培训中心的北川中学的第二天,参加了复课。

    “我要考大学,虽然残疾了,但我不是废人!”这个朴实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乡下孩子黑亮的眼睛执著而坚定。

    记者了解到,北川中学在汶川大地震遭受重创,现在的高三年级本来有9个班,但地震后缩减为7个班。“尽管如此,学校今年高考还是取得了好成绩。”北川中学教务主任宋波说,今年高三毕业生594人,高考预计升入大学的至少90%以上,除了2名学生保送北京大学外,理科状元王德鑫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

    北川中学取得高考优异成绩,与全校师生们顽强拼搏分不开。大地震刚刚过去一周,在绵阳市长虹培训中心,北川中学幸存的1500多名师生在帐篷和板房教室里异地复课了。当再次看到从废墟中掏出来的“北川中学”校牌牌匾被高高竖立起来时,全校师生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个个泪流满面。

    坚强!拼搏!这成为北川中学新学期的首日主题。

    开学典礼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当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的时候,令人感动的一幕在记者眼前展现:全校3200余名师生静静地肃立,凝望着那面高高飘扬的国旗,那些稚嫩的脸在一刹那突然显得成熟。不少同学的眼眶红了。

    “我的身体残疾了,外语成绩还有欠缺,但我心中燃有希望,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大学。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创造了金牌奇迹,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克服苦难创造奇迹呢?” 袁孝伟说。

    行走在北川中学的板房教室之间,48个板房教室,像不屈的白杨树昂然而整齐地排列,记者在北川中学每个孩子的眼睛里,读出了坚强。

    开学典礼后,高一年级板房教室外面,一些学生情不自禁地拿出一面红旗,用力挥舞,旗帜上面写着:“中国加油!北川中学加油!”

    四川灾后首个永久性学校建成开学

    新华社成都9月1日电(记者刘海)1日,成都市都江堰中学新校区举行秋季开学典礼,这是四川地震灾区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第一所永久性校舍。

    在当天的开学典礼上,3000多名学生整齐排列在新校舍的广场上,幕墙上“感恩”“奋斗”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在举行完升旗仪式后,学生代表张超说:“我们应该对援建单位和这么多关心我们灾区的人,说声‘谢谢’,是你们用最短的时间让我们进入到宽敞、明亮的校舍里学习。我们因感恩而感激,因感激而奋进,让人生更加精彩。”

    都江堰中学老校址仅36亩,在校学生3300人,实验室、功能型教室、运动设施严重不足,安全隐患较多。2007年5月,都江堰中学新校区破土动工。“5·12”汶川大地震使在建的新校区受到一定损坏,都江堰市将都江堰中学迁建项目作为首批灾后恢复续建项目,通过近百天的连续奋战,确保了该项目在9月1日前落成并投入使用。

    新校区占地面积170亩,总投资1.5亿元,有教学班90个,可容纳4500名学生入学,拥有现代教学功能的教学大楼、运动场、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学生食堂、宿舍等高标准的设施设备。

    都江堰中学灾后续建工作,得到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红十字会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说:“上海的孩子在学校上学有什么设备,我们就要尽量让都江堰灾区的孩子也能同样用上。”

    让坚强成为穿越地震灾难阴霾的阳光

    新华社绵阳9月1日电(记者 刘大江)今天9月1日,灾区新学期第一天,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坚强已经成为灾区师生们共同的主题。

    不管是北川、汶川、青川,还是地震灾区其他地方,开学典礼的坚强主题令人感动。德阳东汽中学别出心裁的开学典礼,既传达出对死者的缅怀,又激发了学生们对未来的向往。北川中学同学们在国旗升起时的成熟表情,以及身残志坚的顽强斗志,令人动容。彭州和都江堰学校开学典礼上的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教育,更是一种自立自强、达己达人的素质教育。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追求光明。

    这两句广为流传的诗,描摹出的是一个刚毅坚强的形象。这个形象是灾区人民的写照。地震灾难给千百万人造成难以言说的痛苦,但这种痛苦不会使我们沉沦在无尽的苦难情绪中不能自拔,也不会让我们由于惧怕痛苦而在生活面前选择逃避,因为我们拥有坚强。

    在苦难中超越苦难,在坚强中拥抱明天,这是我们从这场特大地震中悟出的道理。

    我们在地震灾难面前的坚强,并不是没有理由。今天也是地震灾区学校全面复课的日子,经过短短3个半月的拼搏,400余万张课桌重新稳稳当当地屹立在废墟上,400余万张灾区孩子的灿烂笑脸成为中国继北京奥运会之后的最大收获。这次全面复课,创造了一个奇迹。

    有了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有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决心,有了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态度,地震灾难无法吓退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像一缕阳光,穿越地震灾难的重重阴霾,照耀在灾区每个孩子的笑脸上。

    特写:东汽中学特殊的开学典礼

    新华社成都9月1日电(记者 叶建平)9月1日上午,当澳大利亚影视明星贝琳达和中国台湾钟鼓演奏家马隽人在德阳东汽中学板房教学区里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载歌载舞时,台下掌声、笑声、欢呼声连绵不绝,新学期的东汽中学校园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息。

    这场特殊的文艺表演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德阳市教育局共同主办,是东汽中学开学典礼的一部分。东汽中学校长助理唐祖贵认为,激扬的音乐在灾区学校响起,可以抚慰学生们受伤的心灵,激发学生们勇于拼搏的斗志。

    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造成了东汽中学235名学生和14名教师遇难。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捐钱捐物,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组织、部门于6月中旬在德阳市区里捐建起了东汽中学板房教学区,共设17间教室和46间寝室。

    经过一个非同寻常的假期,东汽中学760名学生如期开学了。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开学典礼除了升国旗、老师和学生宣誓外,还增加了集体默哀、文艺表演两项内容,在表达对逝者缅怀的同时,通过文艺表演积极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生活。

    在默哀现场,一些学生、老师脸上淌着泪水。东汽中学老师魏冬梅说:“默哀是对逝者的缅怀,让生者知道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灾难已经过去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坚强,要学会勇于承担属于他的那份责任。”

    默哀带来了泪水和坚强,演出换来了欢乐和希望。年仅16岁的东汽中学高三二班学生曹林琳听完一名艺术家演唱的《美丽心灵》后说:“她唱得太好听了,而且这首歌的歌词让我产生了一些共鸣,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特殊的鼓舞和支持。”

    曹林琳的同班同学在地震中仅幸存了8人,她的锁骨位置上至今还有一道10多厘米长的疤痕。曹林琳告诉记者:“昨天下午在学校里领到了新学期的教科书和辅导用书。今年高三了,马上就要高考,我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完成那些遇难同学的心愿。”

    开学典礼从上午9时开始,历时2个半小时。文艺表演过程中,艺术家们与学生互动,通过美妙的歌曲、神奇的动漫、快乐的游戏、丰富的内容,让学生们唱起来、乐起来,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增强自信,励志成才。

 
 
 相关链接
· 四川抗震救灾中加强党建纪实: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 四川省水利抗震救灾工作纪实:攻坚克难除水患
· 四川:地震灾区孤儿将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四川德阳市警方将在灾区建立95个“板房警务室”
· 四川抗震救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