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6日晚8点,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 新华社记者廖宇杰摄

这是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 新华社记者陈凯摄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通讯:生命和希望的赞歌——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感动世界
北京奥运会落幕两周之后,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6日晚再度沸腾——北京2008年残奥会盛装开幕。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延续,是对生命自强不息的礼赞。世界各地收看残奥会开幕式演出的观众为之动容,为之感叹。

这是开幕式上的表演《我的跑道》。 新华社记者廖宇杰摄
“震撼和感动”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评价北京残奥会开幕式,那就是精彩、热烈、令人感动,”一直在认真观看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南非人博格对新华社记者说。
和数百名南非观众一样,博格下午早早就来到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市中心的杉藤国际购物中心的大屏幕前,为的是能够在前排占个好位置。
今年19岁的博格在前年的一场车祸中不幸失去双腿,但他仍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一贯喜欢体育的他坚持锻炼,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代表南非去参加残奥会。他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宏大的场面、精彩的演出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竟也会如此精彩,开幕式的设计、现场的表演和观众的热情令人激动。
当看到有众多残疾人参与开幕式演出,特别是看到300多名聋人姑娘表演舞蹈《星星,你好》时,大屏幕前的观众报以一阵阵掌声。
南非奥委会第二副主席亚历山大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他也在观看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演出,他最大的感受是“震撼和感动”,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北京残奥会一定会和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一样,给世界一个惊喜,中国政府也一定能够实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

这是盲人歌手杨海涛开幕式上的演唱。 新华社记者廖宇杰摄
“天籁之音”
柬埔寨当地中文报纸《星洲日报》的编辑和记者当晚在办公室饶有兴致地收看了残奥会开幕式。新颖别致的焰火表演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在运动员入场后,精彩的文艺表演让人目不暇接。该报记者张戈西说,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盲人歌手杨海涛演唱的《天域》。他说,这名歌手今年1月就曾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来柬演出,当时他的表演就在当地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这回再次在残奥会开幕式上见到他,当地人都会感到非常亲切,“他的歌声就像天籁之音一样打动人心”。
柬埔寨友人龙韩说,他最感兴趣的是一群小孩子装扮的青蛙。这些小演员活泼可爱,表演惟妙惟肖。
在残奥会主火炬点火的一刻,这家报纸的编辑记者们期待着火炬手揭开主火炬如何点燃的谜底。他们说,与李宁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飞天”相比,这是另一种“飞天”。张戈西说:“这名残疾人火炬手靠自己的双手一点点靠近目标,更能体现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

这是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 新华社记者郭大岳摄
“鼓舞和激励”
英国广播公司对残奥会开幕式进行了现场直播。主持人克莱尔·鲍尔丁和史蒂夫·克拉姆用“令人印象深刻”、“惊人”等词汇高度评价开幕式的精彩演出。克拉姆对小演员们赞赏有加,说他们是“中国儿童的最佳代表,一定会让中国年青的一代受到鼓舞和激励”。
参加直播节目的英国前残奥会运动员格雷-汤普森说,以往在残奥会开幕式结束后,现场观众通常立刻离开,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结束后观众都迟迟不愿离开,这是因为有这么多残疾人参加表演,让观众非常感动。
另一位前残奥会运动员阿德皮坦说:“我不是一个喜欢大场面的人,但今天的开幕式很让我感动,特别是那个四川地震灾区来的小芭蕾舞演员,对她来说开幕式不只是一项活动,它还关乎梦想、生命和希望,象征着永不放弃的决心。”
“尊重和关爱”
意大利有线电视体育频道和国家电视台的解说员在现场直播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时说,在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残奥会开幕式再次使北京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残疾人运动员在“鸟巢”度过了一个节日般的欢乐夜晚。
解说员说,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们身着富有特色的服饰步入会场,他们心情激动,喜形于色,这是属于他们的节日。本届残奥会将是一次团结的、无障碍的体育盛会。随着灯光变化,残奥会开幕式通过歌舞表演再次展示了中国文化。
意大利最大的体育日报米兰《体育报》网站6日刊登特派记者皮埃安杰洛·莫利纳罗的文章说,中国在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之后,将通过残奥会继续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形象并给世人带来更多惊喜。
意大利不少民众在家中收看了残奥会开幕式的电视直播。意中友协主席曼奇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她与家人观看后很受感动。演出场面精彩壮观,组织工作非常出色。她还说,整场开幕式是一场展示中国变化的出色演出,体现了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与奥运会的演出同样精彩。

这是盲人钢琴家金元辉开幕式上演奏。新华社记者郭大岳摄
“同样精彩”
在日本,不少民众在观看了NHK电视台转播的开幕式后,纷纷称赞开幕式精彩纷呈,令人激动。
日本一家公司的企业宣传部职员庄司仁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她第一次观看残奥会开幕式演出,感觉其精彩程度不亚于奥运会,令人非常感动。
庄司仁奈说,她事先就对残奥会的开幕式非常期待。看了开幕式,她感到这届残奥会的比赛将会非常精彩。她说,日本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规模空前,此次她还将借助媒体的报道继续关注残奥会各项赛事的进展,期待看到残疾人运动事业的进步。
20多岁的公司女职员蓬田圭对记者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是一次极具艺术性的盛典,不论是焰火的颜色还是音乐都很柔和,节奏也很舒缓。
在日本一所足球学校担任教练的古沼健一郎对体育有着特殊情结。他与家人一起观看了残奥会开幕式后说,《太阳鸟》和《永不停跳的舞步》等精彩演出让他感慨万千。他说:“我看到了一场充满现代感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演出,特别是残疾人演员克服肢体和感官的残障,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令人赞叹。”
古沼健一郎表示,他将在电视机前为日本残疾人运动员助威,希望看到他们在马拉松和柔道等项目上取得好成绩。他祝愿说:“北京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相信残奥会将同样精彩。北京加油!”(新华社记者梁尚刚、刘路、马桂花、杨爱国、钱铮、孙巍)

这是残疾人舞蹈演员汪伊美、李月、吕蒙等在开幕式上表演节目《永不停跳的舞步》。 新华社记者廖宇杰摄
残奥会开幕式精彩绝伦 外国媒体纷纷赞叹不已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6日晚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媒体报道了这一盛况,认为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与奥运会开幕式同样精彩绝伦,演员们的表演令世界感动。
“今天的开幕式很让我感动,特别是那个四川地震灾区来的小芭蕾舞演员,对她来说开幕式不只是一个体育活动,它关乎梦想、关乎生命和希望,象征着永不放弃的决心。”英国前残奥会运动员阿德皮坦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直播室内这样评价说。
英国广播公司对开幕式进行了全程直播。主持人克莱尔·鲍尔丁和史蒂夫·克拉姆用“令人印象深刻”、“惊人”等词汇高度评价开幕式的演出。克拉姆对小演员动作整齐和训练有素赞叹有加,认为他们是“中国儿童的最佳体现,一定会让中国年青的一代受到鼓舞和激励”。
英国前残奥会运动员格雷-汤普森也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有这么多残疾人参加表演,很让人动情,难怪不少观众都迟迟不愿离开。
法新社在报道中说,几周前,中国为全世界数十亿观众奉献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奥运会开幕式。残奥会开幕式再次点亮了“鸟巢”。中国为残奥会提出的目标是“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希望北京残奥会和北京奥运会同样重要。为此,中国作出了巨大努力,比如组建无障碍出租车队和在长城等旅游景点铺设专用坡道等,这些都为残疾人士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通过其“环球体育”网站直播了开幕式盛况。这是美国首次网上直播残奥会开幕式。主持人称赞开幕式“令人激动”、“充满魔力”,认为中国为残奥会的成功付出了巨大努力;过去的残奥会观众不多,但这次不会,“体育馆里迎来的可能是最棒的观众”。
意大利有线电视体育频道和国家电视台也现场直播了开幕式。解说员在评论时说,残奥会开幕式再次使北京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残疾人运动员们在“鸟巢”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夜晚。北京残奥会与奥运会一样精彩。评论说,残奥会开幕式随着灯光变化、通过歌舞再次展示了中国文化,残疾女孩的舞蹈表演和点火仪式令人感动,焰火表演精彩纷呈。随着残奥会开幕,北京也从“奥运之城”变成了一座“残奥之城”。
土耳其中央电视台TRT3全程转播了残奥会开幕式,并称赞残奥会开幕式如同奥运会开闭幕式一样让人惊奇。解说员评论说,当残奥会主火炬手侯斌奋力地在绳索上攀缘时,唤起人们对残疾人更多的理解、尊重与关爱。北京残奥会是全世界残疾人的盛会,它必将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也将给人们以激励和启迪,使人道主义精神得到大力弘扬,残疾人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德国电视二台在直播残奥会开幕式时称赞开幕式“完美、令人印象深刻”,认为这表明了中国对残疾人运动的关注。
德新社在报道中说,“残奥会以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开幕”。在北京观看残奥会开幕式的德国总统克勒也在开幕式结束后说:“我很受感动。残疾人运动员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表明,如何通过成绩来获得生活中新的快乐。残奥会表明,残疾人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在体育方面丰富我们的社会,改善人与人的相处。”
西班牙国家电视台在直播节目中称赞残奥会开幕式“宏大壮观、充满激情、令人难忘”。报道说,奥运圣火再一次在“鸟巢”点燃,残疾运动员们对奥运会充满了期待。西班牙主要体育报纸《马卡报》评论说,北京以一个十分精彩的开幕式拉开残奥会序幕,开幕式取得巨大成功,“再一次令世界倾倒”。报道说:“整场演出是对生命和希望以及残疾人运动员自强精神的讴歌。开幕式最高潮是一名中国残疾人坐轮椅点燃奥运圣火的瞬间,他的‘超人’能力是人类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的典范和象征。”
韩国YTN电视台在报道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时说,在北京奥运会落幕之后,北京残奥会华丽的开幕式再次感动世界。报道说,本届残奥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残奥会开幕式是全人类跨越障碍、实现平等的体育庆典”。
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6日全程直播了残奥会开幕式。电视解说员说,北京奥运会时的热度又回到了“鸟巢”。北京当天的气温达到30摄氏度,但现场观众的热情更高。解说员在评论残奥会圣火点火仪式时说,火炬手以不健全的身体去挑战自身极限,正是残奥会的精神所在。
共同社的报道说,“鸟巢”9万观众席座无虚席,观众热情地欢迎残疾人运动员入场。身着鲜艳服装的舞蹈演员轻快地舞蹈,盲人钢琴家演奏出优美的旋律,表现出对自然的爱和生活的喜悦。
南非体育电视台6日全程直播了残奥会开幕式,并评价开幕式非常“壮观”和“精美”。报道说,参加开幕式的志愿者和表演人员经过长期的排练,向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中国作为残奥会的举办国,努力为来自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营造一种“回家”的氛围,表达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愿望。
安哥拉新闻部官员伊纳西奥6日在观看了残奥会开幕式后对新华社记者说,本届残奥会开幕式是他看过的最壮观的开幕式,和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一样“令人赞叹和惊奇”。

这是歌手刘德华(右)、韩红在开幕式上演唱残奥会主题歌。 新华社记者廖宇杰摄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残奥会开幕式“充满魔力”
新华社纽约9月6日电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环球体育”网站6日直播了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的盛况。这是美国首次网上直播残奥会开幕式。该网站主持人称赞开幕式“令人激动”、“充满魔力”,称中国为残奥会的成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网站主持人说,过去的残奥会观众不多,但这次不会这样,“体育馆里将迎来可能是最棒的观众”。当中国代表团入场时,网站主持人说,从现场观众的热情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是多么的自豪,“他们应该自豪!”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有关残奥会的有线电视节目将于10月8日播出,每天3小时,连续7天。该公司通过无线信号播送的残奥会专题节目安排在10月18日。
英国媒体认为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令人感动

这是火炬手侯斌在开幕式上准备点燃主火炬。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新华社伦敦9月6日电 英国广播公司一台6日对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进行了现场直播,称赞开幕式演出十分精彩,演员们的表演令人感动。
英国广播公司在“鸟巢”附近的直播室内对开幕式进行了现场直播。主持人克莱尔·鲍尔丁和史蒂夫·克拉姆用“令人印象深刻”、“惊人”等措辞高度评价开幕式的精彩演出。克拉姆对训练有素的小演员们赞赏有加,说他们是“中国儿童的最佳代表,一定会让中国年轻一代受到鼓舞和激励”。
同样在直播室内的英国前残奥会运动员格雷-汤普森说,以往在残奥会开幕式结束后,现场观众通常立刻离开,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结束后观众都迟迟不愿离开,有这么多残疾人参加表演,让观众非常感动。
另一位前残奥会运动员阿德皮坦说:“我不是一个喜欢大场面的人,但今天的开幕式很让我感动,特别是那个四川地震灾区来的小芭蕾舞演员,对她来说开幕式不只是一项活动,它还关乎梦想、生命和希望,象征着永不放弃的决心。”
英国《每日电讯报》在其网站上以《北京残奥会壮观开幕》为题报道开幕式,并配发巨幅照片。《卫报》在《残奥会多彩开幕》一稿中写道:在北京奥运会结束两周之后,中国期待通过残奥会展现为残疾人所做的各种努力。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感动日本民众
新华社东京9月6日电(记者钱铮 孙巍)日本NHK电视台6日晚向全国转播了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开幕式。不少日本民众在观看转播后,纷纷向记者表示开幕式精彩纷呈,令人激动。
日本一家公司的企业宣传部职员庄司仁奈当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她第一次收看残奥会的开幕式,感觉其精彩程度不亚于奥运会,令人非常感动。
庄司仁奈说,她事先就对残奥会的开幕式非常期待。看了开幕式,她深刻地感到这届残奥会的比赛将会非常精彩。
庄司仁奈说,日本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规模空前,此次她还将借助媒体的报道继续关注残奥会各项赛事的进展,期待看到残疾人运动事业的进步。
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位20多岁、名叫蓬田圭的公司女职员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是一次极具艺术性的盛典,令人感到“温柔”。不论是焰火的颜色还是音乐都很柔和,节奏也很舒缓。
在日本一所足球学校担任教练的古沼健一郎对体育有着特殊情结。古沼健一郎与家人一起观看了残奥会的开幕式后对记者说,开幕式上,《太阳鸟》和《永不停跳的舞步》等精彩演出让他感慨万千。他说:“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现代感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演出,特别是残疾人演员克服肢体和感官的残障,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令人赞叹。”
古沼健一郎表示,他将在电视机前为日本残疾人运动员助威,希望运动员能在马拉松和柔道等项目上取得好成绩。古沼健一郎祝愿说:“北京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相信残奥会将同样精彩。北京加油!”
意大利媒体和观众称赞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精彩壮观
新华社罗马9月6日电(记者杨爱国)意大利有线电视体育频道和国家电视台6日对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进行了现场直播。解说员说,在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残奥会开幕式再次使北京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残疾人运动员在“鸟巢”度过了一个节日般的欢乐夜晚。
解说员说,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们身着富有特色的服饰步入会场,他们心情激动,喜形于色,这是属于他们的节日。本届残奥会将是一次团结的、无障碍的体育盛会。随着灯光变化,残奥会开幕式通过歌舞表演再次展示了中国文化。残奥会圣火点燃环节令人感动,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精彩纷呈。随着残奥会开幕,北京从“奥运之城”变成了一座“残奥之城”。
意大利最大的体育日报米兰《体育报》等主流媒体网站对残奥会开幕式进行了及时报道。《体育报》网站6日刊登特派记者皮埃安杰洛·莫利纳罗撰写的文章说,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之后,通过残奥会将继续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形象并给世人带来更多惊喜。他说,作为北京残奥会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派出332名运动员参赛,阵容庞大、实力雄厚。残奥会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程度,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
意大利不少民众在家中收看了残奥会开幕式的电视直播。意中友协主席曼奇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她与家人一起观看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现场直播,很受感动。演出场面精彩壮观,组织工作非常出色,她对四川残疾女孩的舞蹈表演印象尤为深刻。她还说,整场开幕式是一场展示中国变化的出色演出,体现了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与奥运会的演出同样精彩。
残奥会期间,意大利有线电视体育频道每天将开辟4小时专题节目,意大利国家电视台每天开辟半小时专题节目,及时报道残奥会的最新进展。
南非电视台:北京残奥会开幕式非常“壮观”和“精美”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9月6日电南非体育电视台6日全程直播了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开幕式,并高度评价开幕式非常“壮观”和“精美”。
报道说,本届残奥会是规模最大的残奥会。参加开幕式的志愿者和表演人员经过长期的排练,向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报道还说,中国作为残奥会的举办国,努力为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营造一种“回家”的氛围,表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愿望。
韩国媒体: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再次感动世界
新华社首尔9月6日电(记者李拯宇 干玉兰)韩国YTN电视台6日在报道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时说,在北京奥运会落幕之后,北京残奥会华丽的开幕式再次感动世界。
报道说,本次残奥会有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加,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残奥会开幕式是全人类跨越障碍、实现平等的体育庆典。
报道说,在曾经洋溢着奥运热情的北京,现在到处可见残奥会的标志,还有为残奥会设立的专用车道,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在经过4年的等待之后,残疾人运动员将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感动世人。
参加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韩国代表团总人数为132人,其中运动员78人,这些运动员将参加13个大项的比赛。韩国总理韩升洙出席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
法国媒体:残奥会开幕式感动世界
新华社巴黎9月6日电(记者李学梅)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6日晚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法国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报道。法国电视一台在当天的晚间新闻中说,中国再次向世界奉献了一场宏伟绚丽的开幕式,其中一些残疾人士的表演令世界感动。
电视一台报道说,残奥会的开幕式与奥运会开幕式一样美轮美奂。其中,在四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女孩李月和100名聋人舞蹈演员共同表演的芭蕾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残疾人火炬手侯斌用双手攀爬点燃火炬的一幕也是感人至深。报道认为,开幕式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最美的礼物”。
同时,法新社也撰文称赞残奥会开幕式如仙境般美丽,整个仪式时而充满魔力,时而令人唏嘘。运动员入场时,现场观众不但将欢呼和掌声献给东道主选手,也同样献给包括美国、俄罗斯和伊拉克在内的各国残疾人运动员。文章认为,如果说东道主希望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出色、感人和难忘”的话,那么这个目标已成功实现。
巴西媒体: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征服了观众”
新华社巴西利亚9月6日电(记者赵焱 陈威华)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6日举行。巴西的通讯社、电视台和网站等媒体的报道认为,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演出令人感动,“征服了观众”。
巴西通讯社以《(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歌颂生命》为题介绍了此次开幕式,认为“以‘天、地、人’为主题的开幕式强调了生命的价值”。
巴西体育电视台全程直播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在开幕式的文艺表演期间,主持人多次使用了“让人感动”的评语。
巴西门户网站G1认为,“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开幕式充满了让人感动的氛围。在又一次座无虚席的‘鸟巢’,中国再次展现给世界一个别出心裁的盛会,除了灯光和舞蹈外,残疾人运动员和表演艺术家征服了观众。”
另一巴西门户网站UOL也使用了《在感动中,北京残奥会盛大开幕》的标题,认为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表演与奥运会的开幕式同样场面宏大,同样令人赞叹。
埃及媒体称赞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充满艺术气息
新华社开罗9月6日电(记者罗国芳 余忠稳)埃及电视台6日在报道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时盛赞开幕式精彩纷呈,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
尼罗河新闻台在报道中说,北京残奥会将是残奥会历史上最大的一场盛会,来自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选手将参加20个体育大项的角逐。
尼罗河体育台评论员对开幕式大加赞赏,称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北京奥运会,一些节目的编排更是超乎人们的想像,艺术章节寓意深刻,它告诉人们: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梦想就有可能实现。
该台评论员向中国人民表示问候,对此次盛事的组织者表示赞赏,认为他们为世界人民演奏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开幕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及其千百年来的精神内涵。
新加坡媒体:残奥会开幕式同样绚丽但更感人至深
新华社新加坡9月7日电(记者郑晓奕)新加坡媒体对6日晚举行的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盛况纷纷作出报道,认为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同样绚丽夺目,但感人更深刻。
新加坡《海峡时报》在报道中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北京)残奥会昨晚在中国首都拉开帷幕,华美程度丝毫不逊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且以更多样的方式深深打动人心。”报道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梦幻般的大型表演使观众为之倾倒,而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是所有残疾运动员和残障表演者自身的光彩,打动了观众。
对于北京残奥会圣火的点火方式,《海峡时报》说,失去左腿的残奥会田径金牌获得者侯斌坐着轮椅顽强地拉紧绳索攀升到主火炬台下,悬空点燃主火炬的情景令人感动得潸然泪下。《联合早报》说,这是一种温暖的震撼!这是人性的光辉!是与生命的对话、对生命的释放和对生命本身的思考。
《海峡时报》指出,北京残奥会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机会,向世人展示它更加柔性和人性的一面。《联合早报》也认为两个开幕式同样美丽,并祝贺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
尼加拉瓜媒体高度评价北京残奥会开幕式
新华社马那瓜9月6日电(记者刘璇 许雷)尼加拉瓜主流媒体《新日报》6日刊登文章,高度评价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认为开幕式场面宏大,残疾人演员的表演打动人心。
《新日报》说,北京奥运会的帷幕刚刚落下,北京残奥会的圣火又重新点燃了人们的激情。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气氛欢快,绚丽的焰火表演令人十分难忘。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身穿白衣、翩翩起舞的聋人姑娘,她们优美的舞姿和展现出来的坚强不屈的精神打动了在场所有运动员和观众的心。
《新日报》说,关爱残疾人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表现。中国为残疾人事业给予的巨大投入,为残奥会所作的出色筹备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北京残奥会上,4000多名各国运动员将展开激烈角逐,相信他们一定会在中国神奇的土地上创出佳绩。
马来西亚媒体: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再次感动世人
新华社吉隆坡9月7日电(记者熊平)马来西亚《星洲日报》7日报道说,在北京奥运会落幕之后,北京残奥会华丽的开幕式再次感动世人。
报道说,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上空6日焰火灿烂,场地是一片梦幻的蓝色。全场9万多名观众一起欢呼,迎接北京残奥会的开幕。中国向世界承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个“精彩”最先从开幕式开始,每个来看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人都与来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样激动。
马来西亚《中国报》说,北京残奥会和梦一起飞,中国国家体育场的焰火表演,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再次让观众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