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周英峰 刘铮)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字显示,1至8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4920亿元,同比增长27.4%。
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今年以来我国投资保持较快增速。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投资增速呈加快趋势。其中,1至7月比1至6月快0.5个百分点,1至8月比1至7月又快0.1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投资增长过快”是导致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之一,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之一。在上半年经济增速出现回落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值得引起关注。
“从名义数字来看,今年以来的投资增速还是可以的。但如果考虑投资品价格的因素,实际投资的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明显下降。”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
数字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涨幅比去年同期略高0.1个百分点。而同期,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半年加快1.4个百分点。
“实际投资增幅出现放缓趋势,符合宏观调控的目标,但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要注意防止投资过快下滑。”张晓晶提醒说。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建和新建项目规模巨大,各地加快发展的冲动仍比较强烈。因此,对投资增速的放缓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回旋的余地较大。
“要担心的不是公共投资而是私人投资。由于对经济预期难以作出判断,私人投资会明显减少,这对未来投资增长形成了一定障碍。”张晓晶认为。
数字显示,1至8月港澳台商投资同比增长20.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3个百分点,这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私人投资已经出现了放缓的势头。
当前,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月度增幅基本保持在25%左右,这对于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今年以来我国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进一步改善。在1至8月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20.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
近日,在代表国务院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报告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提出,下半年要“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投资规模”。
近期,银监会强调,商业银行新增信贷规模要加大对“三农”、小企业、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业内人士指出,这一举措体现了“有保有压”的思想,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合理投资规模。
张晓晶建议,如果未来投资增幅下滑过大,可考虑通过给企业适当减负,鼓励私人投资;同时,对公共投资项目也可稍微放松一点,以从总体上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