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9月15日电(记者岳德亮)今年第13号强热带风暴“森拉克”在经历了数天的诡异行进之后,目前正在加速向东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将继续减弱。浙江省气象专家说,“森拉克”将于15日夜里到16日逐渐离开浙江沿海。
据浙江省气象部门监测,“森拉克”15日15时的位置在浙闽交界偏东方向,也就是在北纬26.7度,东经122.2度,中心气压98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30米/秒(11级),7级风圈半径350公里,10级风圈半径80公里。
浙江省气象专家说,和15日上午近海时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相比,“森拉克”在中午前后明显加快了脚步,4个小时内时速从5公里加快到10公里、15公里、20公里。目前,强热带风暴中心正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它将离浙江越来越远”。
受“森拉克”影响,浙江部分地区从13日开始普遍降雨,局部暴雨到大暴雨。截至15日11时,全省有4个站超过300毫米,有134个站超过100毫米;沿海海面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8-10级局部11-12级大风,实测最大风速渔寮35.8米/秒,其次瑞安北龙30.0米/秒。
“森拉克”带来的降雨并不都是坏事,也让一些缺水的地区更多地储备了宝贵的水资源。比如受“森拉克”影响,温州文成普降大雨,但是持续降雨时间短,降雨面广,给前段时间少雨的文成带来了宝贵的水资源,尤其是各小水电水库,全县89座电站水库均得到了较大的蓄水量;海岛地区如温州洞头、台州玉环等地则相对缓解了用水紧张局面。
截至目前,浙江省沿海地区的降雨仍在继续。浙江省气象台台长周福说,“森拉克”带来的明显降雨15日夜里将基本结束,大风则将于16日减弱。
防御“森拉克” 浙江快速转移近27万群众
新华社杭州9月15日电(张和平、王俊禄)为防御强台风“森拉克”,浙江省在很短时间里就紧急安全转移26.63万群众。与往年不同的是,尽管还是时间紧,转移任务重,但今年这个省的群众转移工作做得很是科学有序,转移人员的安置也相当妥帖。
当“森拉克”还在远洋盘旋,而且专家预测在浙江附近沿海登陆的可能性并不算大时,浙江各级领导却没有丝毫麻痹轻敌,他们本着为危险地段每一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精神,果断下达命令,开始了大转移行动。为此,全省有40余万人放弃了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和休假,投入到防台一线,担起了组织安全转移群众的重任。
面对来势凶猛而又行踪飘忽不定的“森拉克”,台风历来很喜欢“光顾”的台州市抢先部署,周密安排,共转移群众近6.5万人,还召回7382艘船只回港避风。
14日上午,台州的温岭市石塘镇沿海洋面刮起9-10级大风,狂风掀起阵阵巨浪拍打着堤坝。这时,不少市民正兴致勃勃地在这里观看潮水,突然间,狂风挟着巨浪以雷霆万钧之势扑向大坝,轰然作响,险象环生。见此情景,石塘边防所战士赶紧上前劝阻,要求人群撤离到距大坝20米开外的山上。同时,边防战士还在几处险要位置上设置隔离带,安排专职人员看护,并引导这些群众往安全地段转移。据初步统计,经石塘一个边防所转移的群众就有4000多人次。
有备方能无患。近年来,温岭市大力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切实增强灾害防御能力。至8月底,该市共建成32家避灾安置场所,避灾场所总面积达到66164平方米,可容纳13.6万人。
9月11日,台州市向椒江大陈岛、玉环大鹿岛和三门蛇蟠岛景区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海岛游客全部返回,并要求沿海所有景区13日下午全部关闭。在防台形势十分严峻的大陈岛,20多个避灾场所内的草席、棉被、风扇、水、电等内部防台设施一应俱全。
建造在温岭石板殿避风港附近的“松门镇避灾减灾安置点”于2007年建成,两幢楼共有44间房屋,还配备了医务室、电教室、食堂等相关设施。避灾点主要用于安置前来避风的外来渔船作业人员。前来视察的国家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坤刚对设立避灾点的做法表示了肯定:“以往台风来临,安置人员往往选择学校等公共场所,生活比较麻烦,避灾点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为确保打赢防台风之仗,台州海事、港航、经委等部门都加强了对进港避风船只和造船行业的管理。同时,还组织海塘外、非标准海塘内、滩涂养殖场、危房内、渔船上等各类危险地段人员实施梯次转移。既圆满完成了任务,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社会的安定。
在浙江另一个台风易灾区温州,从13日就开始了人员的转移工作,当天即转移涉海人员38158人。从14日起,该市又将低洼地带、地质灾害点、危房地带等危险地区的群众一批批转移到各乡、镇、村的避灾点(所、中心),部分群众投亲靠友。
目前,温州市共建成了避灾场所1890个。这些避灾点房屋坚固、安全可靠、管理人员到位、设施较完善,备有充足的临时生活、医疗用品,均经过民政部门的严格验收后才投入使用。
截至9月15日,全市根据台风影响情况,相继转移群众109539人。转移最多的是苍南县,共转移44115人。当各县(市、区)防汛防台指挥部发出转移令后,各地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向广大群众发出转移通知,各乡镇、村干部同步挨家挨户通知动员落实。个别不愿转移的群众采取强制措施。各地普遍建立转移责任制,将每个干部分工负责的转移区、转移人数一一分解,每个责任人还负责转移后的人员管理,防止部分群众擅自返回家中。
过去,温州市各地因没有建成避灾点,一些沿海地区的群众受“故土难离”、“财产难舍”、“心存侥幸”等观念的影响,台风来临不愿转移。后接受“桑美”台风的惨痛教训,加之又有了大批生活条件完备的避灾点,“转移难”已经变成了“转移快”。
据了解,在宁波、舟山等有可能受到台风影响的地区,也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安全转移了大批群众。
浙江安全转移群众近27万人 局部地区发生山体滑坡
新华社杭州9月15日电(记者岳德亮)我国首个中秋小长假,浙江省尤其是沿海的领导干部纷纷放弃休假,投入到今年第13号台风“森拉克”的防台救灾一线工作。
据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初步统计,截至15日12时,全省有40多万人放弃休假,安全转移群众26.63万人,水库河网预泄预排3.02亿立方米。
“森拉克”9月9日5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14时发展为强热带风暴,17时加强为台风,10日17时增强为强台风,11日17时加强为超强台风。从12日起强度开始逐渐减弱,12日9时降级为强台风,14日9时减弱为台风,15日8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
随着中秋节的来临,“森拉克”距离浙江也越来越近。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台风的防御工作,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分别于14日和15日赶到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连线沿海地区,了解最新情况,部署防台救灾工作,并要求全省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取消休假,积极组织转移群众,落实各项防御措施。
据了解,受“森拉克”降雨影响,温州市的苍南、平阳、泰顺等局部地区发生小流域山洪与山体滑坡,一些农作物受损,有2条乡村公路受损中断。
福建省气象台降低台风预警信号
新华社福州9月15日电(记者康淼、涂洪长)随着“森拉克”改变前进方向,逐渐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其对福建的威胁也逐渐减弱。福建省气象台15日9时30分将台风橙色预警信号降低为台风黄色预警信号,不过福建省气象台还发布了北部沿海强热带风暴警报。
据福建省气象台介绍,强热带风暴“森拉克”15日14时位于北纬26.6度,东经121.9度,近中心最大风力11级,最大风速30米/秒,中心气压980百帕,7级风圈半径350公里,10级风圈半径80公里。
福建省气象台是在14日9时13分将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在福建维持了差不多一天时间,这也代表了“森拉克”严重威胁福建整整一天。从福建省防汛办“森拉克”路径图观测,15日8时左右开始,“森拉克”强度逐渐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并逐渐转向东北方向移动。
据福建省气象台15日中午12时发布的“北部沿海强热带风暴警报”,15日白天,福州、宁德两市的沿海县市有6-8级大风,宁德和福州两市的沿海县市有中到大雨,局部县市有暴雨,宁德和福州两市的内陆县市和莆田市有小到中阵雨,局部有大雨。15日夜里,宁德阴有小到中阵雨,局部县市有大雨;其余各市天气阴到多云,部分县市有阵雨。16日,宁德市阴有阵雨,局部有大雨;其余各市阴到多云,部分县市有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