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徐博)记者18日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质检总局18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质检部门进一步加强乳制品及相关食品中三聚氰胺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监管工作。
通知要求,各级质检部门要实施应急管理期间驻厂监管员签字放行制度。要在所有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派驻监管员,监管员要严格监督企业检验进厂原料,严格监督企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严格监督企业对产品批批检验,严把产品出厂关。所有的乳制品,必须批批检验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每一批经检验合格的乳制品必须经监管员签字后,方可出厂销售。经监管员签字后出厂销售的乳制品如被检出含有毒有害物质,要严肃追究监管员的责任。
此外,各级质检部门要落实好有毒有害物质风险分析制度。要组织有关技术机构和相关专家,对乳制品及相关食品进行有毒有害物质风险分析;要严格落实进出口产品批批检验制度。通知要求,各级质检部门要认真落实有毒有害物质举报奖励制度、实行应急检测优先保障制度、落实好地方两局的执法协作制度。
无力自检三聚氰胺企业须将样品送往国家级检测中心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徐博)记者18日从质检系统了解到,对于没有能力自行检验三聚氰胺的乳品企业,驻厂监管人员将监督企业把原料奶抽样样品送往国家级检测中心进行检验,防止三聚氰胺混入生产环节。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目前已抽调130人组成22个“加强乳制品监管工作组”,于9月17日派驻22个省区市展开加强乳制品监管工作;同时,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已抽调5487人组成387个工作组和1548个驻厂监管组,在当地展开加强乳制品监管工作。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的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发现,该公司专门为检测原料奶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而专门购置了液相色谱仪,质检系统驻厂监管人员对检测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总工程师白建国向记者介绍,驻厂监管人员重点检查企业原料奶的进货渠道,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检验,防止不合格原料奶进入生产环节。此外,监管人员还要对企业使用的乳制品添加剂――如糖、防腐剂等进行备案。
他介绍,所有乳制品成品每批次都必须实施检验并留样。同时,质检系统除了加大对婴幼儿配方奶粉、液态奶的检测力度,还将把检测范围继续扩大至含奶粉原料的食品。他表示,对北京所有食品,凡是涉及到奶粉作为原料的食品企业,目前正在对其奶粉进行检测,结果将向社会公布。
质检总局:过渡期内企业使用免检标志包装不违规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徐博)记者18日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质检总局18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切实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停止实行食品类生产企业国家免检的公告》。
通知要求,自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99号公告发布之日起,所有食品企业不再享有免检资格,不得再开展含有免检内容的广告等宣传活动。考虑到避免企业现存包装浪费,即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为印有免检标志的产品包装使用过渡期,在此期间生产的产品使用印有免检标志的包装,不作为违反免检标志规定查处。自2009年1月1日起,所有食品企业不得再使用印有免检标志的包装及其他任何宣传资料,否则依法予以查处。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召集本辖区食品免检企业召开座谈会,介绍近期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有关情况和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质检总局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有关工作部署,统一食品免检企业的认识,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为重,理解和支持国家质检总局作出停止实行食品类生产企业国家免检的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积极做好被停止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的食品企业稳定工作,引导企业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自觉维护企业质量信誉,确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