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沃田变荒野
——记中国赴黎维和工兵营排雷现场
新华社贝鲁特9月23日电(记者潘立文)9月23日,当地中海东岸迎来第一缕阳光,中国第四批赴黎维和工兵营的数十名扫雷官兵奉命出发。他们将冒着生命危险为当地农民搜排果园里未爆炸的地雷、子母弹。
一路上,苹果压弯了枝头,梨子熟成了金黄,但因为果园里有战争遗留下来的地雷、子母弹,农民们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这喜人的果实掉在地上、烂到土里。
20分钟后,中国官兵到达排雷现场。他们穿戴防护服,调试通信器材,检测探雷器……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入作业区。
在一号作业区,4名作业手小心地解开警戒带,在起始点放好基准杆,用自创的“斜十字交叉定位”搜排法,一点点开始向前搜排。
“3号作业手报告,发现子母弹!”
“立即停止作业!”小组长吕海一边向监督员报告,一边快速沿安全通道赶去。经观察,子母弹保险片已处于战斗状态,稍有触碰,子母弹便会立即爆炸。吕海用4根红木桩和警戒带小心翼翼地将子母弹进行封存。
排雷连连长董红军向记者介绍说,果园植被茂密、荆棘丛生,不少子母弹经长时间的雨水冲刷,已掩埋在地表下,这给官兵的安全和搜排工作带来很大的危险和困难。为此,他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排医生和卫生员随行,并在休息间隙组织官兵梳理作业过程中被忽视的安全问题,然后由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现场讲解示范。
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一枚枚子母弹在官兵们的搜排下被发现。而此时,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偌大的雷场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身着防护服、头戴防护盔的官兵们个个汗如雨下,嘴唇干裂发紫。
“我们要这样连续工作8、9个小时,”作业手王安勇说,“林子里闷热无比,蚊蝇横飞,有时还有毒蛇、蝎子、毒蜂和跳蚤,每次轮换下来,衣服都可以拧出水来,手臂上全是红疙瘩……”
说话间,一辆运输车疾驰而来——开饭时间到了。官兵们收拾完作业工具,简单地吃几口饭,便躺在地上、依着小树睡着了。半小时不到,官兵们顶着烈日,又投入到紧张的搜排作业中。当天下午,官兵们成功地对发现的子母弹进行了销毁。
据统计,自7月份以来,官兵们已搜排并销毁子母弹36枚,开辟安全区域2.5万平方米。“我们只想让更多的农户远离危险,让沃田不再成为荒野。”这是官兵们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