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9月24日电(记者余晓洁、刘大江)四川省71%的地震灾区学生已于9月1日之前在未损毁或已维修加固的校舍复课,约2万灾区学生异地复学,目前,仍有占地震灾区学生总数28.4%的数十万名重灾区中小学生在板房、帐篷里复课。
记者从24日在成都召开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教育重建研究”情况通报会上获悉,今秋,在四川地震重灾区板房、帐篷里复课的中小学生,正面临着缺乏心理疏导,英语、音乐课没专业老师上,体育课没地方上的困境。
“目前板房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心理、英语和音乐等部分学科专职教师短缺,特别是心理健康教师严重缺乏,造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数不能正常开展,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疏导问题存在很大困难。由于教学场地的限制,体育、实验类课程难以开展。大地震中灾区教师为抢救学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本身也是地震的受害者,也需要心理抚慰。失去家园的教师急需物质补助。”“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教育重建研究”教学重建子课题组成员告诉记者。
秋季开学以后,该课题组深入德阳绵竹、什邡和汉源等地学校调研发现,从重灾区校舍重建的实际情况来看,板房教学将是未来2年左右时间里重灾区主要的教学组织方式。
“大地震给四川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带来了巨大损失。全省1.18万所学校受损,很多学生、教师被灾难夺去生命,也给劫后余生的老师和孩子们造成了很深的心理伤害。”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说,为让灾区的师生近早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和加强师资配备,四川省教育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为尽快抚平师生的心理创伤,该省要求地震重灾区的所有中小学今秋开学设立“灾后心理重建教育”课程。其中小学各年级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主要采取游戏、活动的形式。中学各年级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主要采取体验的形式。
同时,为加强灾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该省于9月初组织了来自各重灾区的300余名心理辅导课程教师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省级培训。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教育重建研究”课题分心理重建、教学重建、校园文化重建、师资重建、学校制度重建和地震遗产挖掘、赈灾经验总结6个子课题,旨在为灾后教育重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