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记者李志勇)“未来的5年到10年内,北京将把公交优先放在最首要位置,构建一个高度发达、舒适、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以此来从根本上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周正宇9月30日在介绍北京公共交通发展情况时作了上述表示。奥运会期间,北京与奥运会前形成鲜明对比的通畅交通和良好的大气环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奥运会期间保障空气质量和交通的临时性措施结束后,如何保留蓝天白云和通畅的道路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28日,北京市已公布了实施第十五阶段大气治理、交通管理措施和错峰上下班的通告,内容包括机动车按尾号每周停驶1天、淘汰黄标车等措施,以延续奥运会交通和环境的治理效果。
周正宇介绍,北京治理交通拥堵采用的是“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措施。北京市已经实施了5个阶段的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案。2008年,公共交通在北京城市出行总量中所占比重上升到34.5%,首次超过小汽车出行比例。
在北京市继续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中,轨道交通仍然是首当其冲。到2015年,北京将建成总里程56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基本构建出以市区为中心半径3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另一方面,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公交专用道等地面公交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提升。2008年,朝阳路、安立路两条大容量公交建成投入使用,运营近3个月来,日客运量都达到7万人次左右。截止到2008年6月底,北京市地面公交线路达到932条,线路长度18000多公里,比2001年分别增长71%和15.3%。
通过减少重复线路、公交线路延伸到居民小等优化公交线路的措施,解决了百字湾等430多个居民小区的出行问题,未来7000人以上的居住小区都将通达公交线路。
同时,在轨道交通线路和大容量快速公交沿线规划26处停车换乘场站,实行低价位或免费停车换乘的政策,引导小汽车换乘公共交通。
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公共交通对北京市民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提高,作为目前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唯一可行办法,北京公共交通正在通过发展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从而改变市民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