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陈珉:"改革开放让我告别了凭‘票’供应的日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10月2日电(记者 周润健)今年62岁的陈珉,与很多同龄人一样,经历文革、上山下乡,然后参加工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位普普通通的见证者,陈珉感慨地说:“改革开放让我告别了凭‘票’供应的日子,工资涨了、住房宽了、日子美了。”

    1972年,陈珉在天津市房管局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参加了工作。因工作需要,他几乎每天都要跑一些远地方。因为没钱买自行车,每次公干陈珉都是步行或乘坐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当时天津只有28路公交车、5路无轨电车,很多地方都去不了,非常不方便。”陈珉笑着说,“后来,单位给我配了一辆28型号的自行车,虽然每天骑着这辆‘公车’上下班,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毕竟不是自己的车,总担心哪天单位给收回去。”

    两年后的一天,单位的领导对陈珉说,单位不保留公车了,公车可以便宜卖给个人。最终,陈珉花了24块钱将这辆公车变成了“私车”。因为不能一次性支付买车的钱,单位每月就从陈珉的工资里扣掉2元,一年还清。

    虽然这辆车自己很熟悉了,但拿到车后,陈珉还是高兴地大呼小叫起来。“当时我心里那个乐啊,终于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了。要知道,当时买辆新车要100多块钱,而我当时每月工资才30多块钱,而且还要凭票购买。”陈珉解释说。

    不要小看这辆自行车,陈珉每次带妈妈去医院看病都要靠它,谈恋爱、遛马路也靠它,最终这辆自行车为陈珉驮回了一个媳妇。

    因为过于破旧,再加上零件老化,这辆“功勋卓著”的自行车“一身病”。1977年,在陈珉偶然弄到一张买自行车的票后,就将这辆自行车卖掉了。然后,陈珉花170块钱买了一辆全新的永久牌自行车,也是28型号的。

    “这辆自行车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了。为了买这辆车,借了好多钱。不过每天骑着这辆新车上下班,很高兴。在单位里,大家都会比比谁的车新、谁的车保养得好,就像现在年轻人买了汽车一样,挺臭美的。”陈珉笑着回忆说。

    1977年12月29日,陈珉升格为爸爸。看着宝贝女儿出生,陈珉一脸的幸福。但为女儿申请的油票、麻酱票、糖票、棉花票等十几个票,把陈珉折腾得腰酸背痛。“孩子出生在年底,有些票不花掉就得作废。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事事都讲计划的时代,吃穿用都要靠票,非常不方便。哪里像现在,物资丰富,有钱就能买到。”陈珉感慨地说。

    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悄然发生着变化,陈珉的生活也在变化着,物资越来越丰富、工资越来越高,各种“票”也越来越少。

    1980年,陈珉凭票买了一台夏普牌的黑白电视机。当时,谁家要是有电视机,那可神气了。

    “尽管只有三四个频道,但每天家里都坐满了来看电视的人,俨然成了一个电影院。”陈珉激动地说,“改革开放后,我的收入大大提高,不仅有工资,还有了奖金。随着存款的增多,家里陆续添置了缝纫机、收音机、电风扇、洗衣机。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开始慢慢享受。”

    改革开放30年,不仅给陈珉的生活带来了变化,也给陈珉所在的城市带来了变化。

    “我以前从家到单位,路上要钻地道、过摆渡、跨海河,骑自行车要50多分钟,非常不方便。1982年以后,海河上修了桥,路也宽了,公交车也多了,城市绿化也变漂亮了,再后来,住的条件也改善了,从十几平方米的平房到现在15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也买了私家车。我很知足,感谢改革开放。”陈珉由衷地说。

    2000年,陈珉退休了。退休后的他做起了居委会的工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自己心情舒畅。现在自己身体还不错,总觉得应该为社会和国家做点什么,不能总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啊。居委会工作我已经干了9年了,我热爱这份工作,传达党的方针和政策、反映民意,每天忙忙碌碌的,很开心。”陈珉知足地说。

 
 
 相关链接
· 改革开放的旗帜——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历程扫描
· 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特区和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
· 改革开放壮丽乐章——中国载人航天奋斗历程回眸
· 中国侨联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28日在京举行
· 巴西知名学者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世界发展
· 侨务工作与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27日在京举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