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证明自己感动世界 奥运品质塑造新一代中国大学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吴晶、刘奕湛、冯磊磊)新学期开学后,北京语言大学的校园里多了很多志愿服务的身影,这让刚刚完成奥运志愿服务工作的西班牙语系学生王殊瑾格外惊喜。

    王殊瑾发现:同学们谈论最多的是奥运,关注最多的是参与奥运的志愿者。“很多同学十分羡慕我。”这个1987年出生的女孩儿说,“奥运给了我们一个舞台,也赋予我们独特的光芒。”

    奥运期间,这些被称为“80后”“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用专业的服务、忙碌的身影和友善的微笑,赢得了海外媒体“鸟巢一代”的称号。

   9月11日,在北京西单商场残奥会城市志愿者站点,一名外国游客体验制作“志愿者月饼”。中秋节临近,在北京西城区西单商场残奥会城市志愿者站点,志愿者们亲手制作了带有北京残奥会志愿者标志的“志愿者月饼”,赠送给节日期间在站点服务的志愿者们。新华社发(焦伟 摄)

    在主办城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有2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用8种语言为奥运客人服务;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设立的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大学生志愿者为奥运客人提供44种语言的服务。此外,来自信息技术、新闻传播、物流、法律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志愿者都分布在不同工作岗位,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做好奥运志愿服务工作。

    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说,在参与奥运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克服了挨饿、生病、熬夜等许多困难,摆脱了自我的标签,展现出甘于为祖国牺牲个人利益的优秀品质。

    北京交通大学的志愿者袁洋结合专业特点,摸熟了北京万余个公交站点,平均每天接受公交换乘咨询200多人次,即使疲劳到嗓子沙哑也依然热情洋溢。

    清华大学志愿者黄杨在国家游泳中心负责即时的交通车辆服务,是每天最早到达场馆、最晚离开的人。虽然他和同伴们身心俱疲,却享受着来自外国运动员的感谢和赞赏。他说,当代大学生有义务向全世界诠释中国,让他们了解中国,让他们贴心感受中国的友好。

    9月4日晚,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志愿者在北京地铁8号线出口附近为观看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彩排的观众指路。当晚,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彩排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北京科技大学铁军拉拉队副队长佟潇难忘:炎炎烈日下,在自行车公路赛的马路两旁,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直到汗流如雨也没有人到阴凉的角落休息;清晨,天刚蒙蒙亮,他们就出发赶往垒球赛场,全天呐喊加油,甚至忘记了饥饿……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缺乏责任感,经不起困难的磨砺,可是我们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感动了世界。”佟潇说。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梁家峰说,新一代大学生在奥运志愿服务中展现的风貌是当代青年的表率。他们向我们证明了他们是值得信赖的一代、可以担当重任。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赵荣说,志愿者的工作是琐碎和劳累的,每天在场馆门前一站8小时、发放数千张餐票,回到宿舍已是手脚浮肿;志愿者的工作是快乐的,扮演奥运吉祥物的同学都可以体会到奉献和被需要的快乐;志愿者的心是温暖的,因为这个团体中的每个人都会随时表达对同伴的关爱。

    首都医科大学学生白玲在担任城市志愿者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她说:“奥运使我学会了奉献、懂得了分享。”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说,自信、感动、尊重、理解、成功、友谊……大学生在奥运中收获了成长。

    奥运前夕,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使家在汶川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李菊陷入失去16位亲人的巨大痛苦中。擦干泪水,李菊依旧忙碌在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的交通服务台边。奥运会闭幕式上,她成为接受国际奥委会委员献花的12名奥运志愿者之一。

    8月20日,在展览馆服务站点,一位志愿者在为外国游客指路。北京奥运会期间,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投入到服务奥运的行列中。信息咨询、治安维护、应急服务等等,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身影让人们记住了他们共同的名字——志愿者。新华社记者 赵宇思摄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个青年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和大喜。她说:“奥运志愿服务使我又一次感受到爱、体会到责任,并在这种情感中变得坚强。”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说,新一代大学生在2008年的表现让人感动,更让人震撼。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撕心裂肺;当奥运会火炬传递受到干扰时,他们痛心疾首;当奥运会举办时,他们挺身而出。在他们身上,我们发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蓬勃的青春激情、优秀的做人品质。2008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注定是刻骨铭心的。无论是举国哀痛的灾难还是全球瞩目的奥运,对于身处其中的新一代大学生都是成长的洗礼。

    新学期开学,全国各地的高校内都有不少没有参加奥运志愿服务的同学争着到学校的志愿服务中心报名。奥运志愿者歌曲《We are Ready(我们准备好了)》在校园炙手可热。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志愿者郭溢博发现,这些天,校园里不仅乐于助人的现象增多了,学习的氛围也更浓厚了。

    “奥运盛事不仅把我们的爱国热情、体育热情提高到一个高度,也让我们在这种国际化的大视野中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更深刻地思考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做些什么。”他说。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振斌说,学生们在参与奥运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磨炼,得到思想境界的提升。

    “志愿文化的蔚然成风是富强中国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发展、文明、和谐的基点。”黄杨说,“我要做永远的志愿者。”

    张彦说:“新一代大学生正在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亮出他们的底牌,表现他们的底色。” 

 
 
 相关链接
· 微笑在继续—北京百万奥运志愿者服务国庆黄金周
· 北京城市志愿者服务黄金周
· 100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将服务哈尔滨世界大冬会
· 奥运志愿者技术人员优势明显受众多知名企业追捧
· 第16届广州亚运会前期志愿者招募工作21日开始
· 残奥会志愿者服务岗位上过中秋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