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科院报告显示:中国正向“健康型”国家跃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 吴晶晶、孙闻)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课题组7日发布的《国家健康报告》显示,中国在经过了“力量主导型”“财富增长型”发展战略取向后,正在向“健康型”国家跃进。

    报告指出,中国国家健康指数在全球45个国家中列第13位,不仅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也高于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诸多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而且中国国家健康态势呈现出持续、快速、成长的特征,它标志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正迅速由传统的“财富型”和“力量型”国家向“健康型”国家转型和跃进。

    课题组研究认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大致走过了三个不同的生存与发展历程。从1949年到1978年,国家发展和治理的基本战略取向是建设“力量主导型”国家;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的20多年之中,主要是建设“财富主导型”国家;迈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理念和思想,引领中国发展跨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它标志着中国正在逐步超越传统的“财富形态”国家和“力量形态”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模式,正致力于建设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健康型”国家。

    报告还显示,中国的国家进取精神、国家责任、经济活力、社会凝聚力等构成了国家健康的“优势要素”;而国家反应能力、调控能力、创新能力及资源安全、环境友好等是国家健康的“劣势要素”。

    据介绍,《国家健康报告》首次提出了“国家健康”的概念、理论体系和评估体系,对全球45个国家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分析。

    中科院课题组发布全球“国家健康状况”排行榜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 吴晶晶、孙闻)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课题组7日发布《国家健康报告》,对全球45个国家的“国家健康状况”指数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排名。报告显示,中国的“国家健康状况”排在第13位,属于“健康达标型”国家。

    国家健康研究课题组认为,国家作为一个复杂的生命组织系统,同样存在“健康”问题,如国家代谢系统主要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人口健康和发展、资源利用和消耗等方面;国家免疫系统主要表现在国家的可持续保障能力,经济抗风险能力等。从广义上说,“国家健康”就是国家运行的一种良好状态。

    报告指出,从国家健康总体状况来看,排前5位的国家是芬兰、丹麦、瑞典、挪威和澳大利亚,排后5位国家是埃及、乌克兰、巴基斯坦、委内瑞拉、尼日利亚。中国排在第13位。

    从国家健康演化态势来看,全球国家健康状况整体上呈“成长态势”,共有27个国家的国家健康指数呈增长态势,包括摩洛哥、俄罗斯、尼日利亚、泰国、捷克等。另有瑞士等5个国家呈“零增长”态势,荷兰等13个国家“负增长”态势。

    报告还从国家面临重大风险、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时的反应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等方面,对国家敏捷行动能力进行了评估。其中,国家敏捷指数排在前5位的国家是芬兰、丹麦、挪威、新加坡、澳大利亚;排后5位的国家是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阿根廷、委内瑞拉。

    国家健康研究课题组组长杨多贵表示,《国家健康报告》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支持下,首次提出了“国家健康”的概念,开创性地对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对我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意义。

 
 
 相关链接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致力于打造蛋白质研究国家基地
·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09年接收推荐生须知
· 中科院用科学数据证明我国对奥运空气质量的承诺
· 中科院:我国研制的人脸识别技术成功用于奥运会
· 北京市委市政府致信感谢中科院为奥运会做贡献
· 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视察大连化物所 谈能源问题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