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皖浙六县市首创边界综治协作模式 化解矛盾纠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10月15日电(记者王立武)皖浙毗邻6个县(市)的政法系统牵头,全面建立警务、检务、司法和联排联调协作机制,制定协作组织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一年来,延续百年的众多边界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跨界刑事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防控。

    这6个县(市) 分别是安徽省宁国、绩溪、歙县和浙江临安、安吉、淳安,其省际、县际边界线相互交接。

    安徽省政法委秘书长郑宏介绍,近百年来,由于交通、人文、历史等原因,皖浙毗邻地区成为“三不管”的角落。这里的老百姓可以谈婚论嫁成为亲戚,也可以为争夺一棵树、一分地而大打出手,引发械斗群殴。很多时候两地政府也束手无策,甚至因此而产生隔阂。如何实现边界稳定,当地老百姓和政府都期盼解决。

    1997年,歙县竹铺乡与临安顺溪镇成立了两省首个乡镇联合调解委员会,开始尝试建立联防联治制度,得到了司法部的充分肯定,此后两省20多个乡镇陆续结对开展平安边界联调协作活动。

    2007年7月,安徽的宁国、歙县、绩溪和浙江的临安、淳安、安吉的政法部门会聚在一起,共同签订了一份“打造平安边界协作意见”,目的是通过综治协作,联手解决边界稳定难题。

    根据“打造平安边界协作意见”,皖浙六县(市)正式成立“边界稳定工作联合指导委员会”。轮值单位除了召集每年一次的联席会议外,在遇到群体性事件或涉及接边稳定的重大问题时,还得随时召集临时联席会议。

    现任轮值单位歙县的政法委书记王克飞介绍,为保证联合协调委员会的战斗力,六县(市)政法委确立了4个协作机制:一是警务协作机制,二是检务协作机制,三是司法协作机制,四是联排联调协作机制,分别由各县(市)公、检、法、司4个部门负责落实。通过这4个机制,六县(市)在预防打击接边地区犯罪、联排联调接边矛盾等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同时,各县(市)必须把接边协作工作纳入各责任单位的综治考核,对防范措施不落实、责任不到位、发生情况不报告或协调不得力、处置不妥当而导致边界地区发生重大群体性纠纷或重大治安问题的单位,在综治考核中予以扣分,并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协作各方联合侦破刑事案件285起,抓获逃犯156人,追回赃款赃物100多万元;提供有价值的协查案件信息600多条,协作开展司法、检务调查等活动150多件次;联合调解纠纷300多起,劝阻群体性上访11次,避免群体性事件23起,皖浙边界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哄闹事件,无突发公共事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

 
 
 相关链接
· 行政审判探索“和解”机制 化解矛盾推进和谐
· 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化解矛盾 南京形成大信访格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