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大熊猫在异地健康成长
新华社成都10月16日电(记者陈燮)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6日在成都向媒体介绍,“5·12”汶川地震后,该中心生活在卧龙的63只大熊猫中,除两只死亡失踪外,其余大熊猫共有53只安全转移,7只留在卧龙的大熊猫也已经安全转移到安置点饲养。
汶川地震发生后,毗邻震中映秀的卧龙一度与外界隔绝,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受到巨大破坏,许多大熊猫圈舍倒塌。为了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安全,从5月18日首批转移八只奥运大熊猫开始,至7月21日最后一批13只大熊猫转移至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中心陆续分六批将53只大熊猫安全转移出卧龙。为缓解圈舍压力,研究中心将26只大熊猫转移寄养到具备良好的饲养条件和技术、经验的大熊猫饲养单位。其中北京动物园8只,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4只、福州大熊猫中心4只、番禺野生动物园5只、云南野生动物园3只、武汉动物园2只。同时,研究中心还向这些单位派出了经验丰富的饲养管理人员,给予它们精心的照顾。
为了妥善安置转移到雅安的大熊猫,中心在雅安碧峰峡基地科研楼附近搭建了8套共16间大熊猫板房和一个大熊猫“幼儿园”,每间板房面积为100余平方米,大熊猫“幼儿园”的面积为300平方米;目前正在修建20套固定圈舍和2套管理用房。
在刚转移至碧峰峡时,部分大熊猫出现了对高温天气的不适应,食欲降低,活动量大大减少,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采取了不少措施为大熊猫降温避暑。另外,研究中心还特购置了一批空调,安装在大熊猫圈舍内,保证大熊猫安然度过酷暑。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增加每天与大熊猫爱心交流的次数,每隔10至15分钟记录一次大熊猫的状况,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熊猫的身体与精神状态已逐步恢复。
卧龙成功繁育成活大熊猫13仔
新华社成都10月16日电(记者陈燮)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6日在成都介绍,截至目前,该中心今年成功繁殖大熊猫9胎14仔,成活13仔。
据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介绍,今年生产的大熊猫妈妈都是3月至5月在卧龙基地完成发情配种,全部在震后出生。已产仔的大熊猫“帼帼”、“龙欣”、“草草”、“妃妃”、“张卡”、“竹韵”、“晔晔”均是在震后从卧龙基地转移至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卧龙大熊猫的影响十分严重,造成大熊猫“毛毛”死亡,“小小”失踪,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大熊猫在地震中受到极度惊吓,造成两只今年参加繁殖的大熊猫流产。
为了保证其余受孕大熊猫的安全,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全天24小时守护,加强爱心饲养与护理的力度,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大熊猫妈妈们的情绪逐渐稳定,精神与身体状态也逐步恢复。
目前,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总数为142只,是全世界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约占全世界人工饲养大熊猫总数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