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法兰克福10月16日电(新华社记者郑启航 郇公弟) 中国作为2009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举办的首场新闻发布会16日在法兰克福展览中心举行。发布会获得中外媒体及出版商的极大关注。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勾画出中外出版界合作的美好前景。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到2006年,中国已有573家出版社、1938种报纸、9468种期刊和23万种图书产品,出版业迅速发展。
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尤根·博斯说:“选择中国作为下届书展的主宾国,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化不是单一文化,而是多元文化;另一方面,国际上的出版集团也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作为全球重要图书销售市场的影响力,希望加强与中国同行的联系,实现双方在出售版权方面的更多合作。”
对于中国数字图书的发展,博斯充满信心:“中国目前拥有7000多万个博客,其中较活跃的博客就有4700多万个,使用手机的人数比美国、印度两国使用手机人数之和还多。据业内专家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在全球图书数字化进程中的影响力将增加3倍,并为中外出版界在数字图书方面创造广阔合作空间。”
此外,中国出版业版权引进与输出的不平衡也受到关注。李东东说:“中国每年从国外引进图书版权超过1万项,而输出图书版权仅2000多项。”博斯也举例说:“2008年我们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书店里现在总共有德语版中国图书200余种,相比之下,每年却有450种德语图书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尽管现在德国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或者在中德学术交流活动中都能学到与中国相关的知识,但总体而言,大多数德国人对13亿中国人还是非常陌生的。”
对此,博斯认为,“目前中外出版界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翻译。我们计划与中国翻译界建立一个合作翻译体系,中国出版社可以自己翻译,也可以和德国出版社合作翻译,这一进程目前已经开始了”。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组委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副司长陈英明还宣布,作为2009年中国主宾国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已经特别启动“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图书翻译出版资助项目”,分两批资助中外出版单位翻译出版德文版、英文版的中国图书,并在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中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