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大灾年创丰收奇迹:写在四川2008年粮食增产之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1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10月19日电(记者 杨三军)来自四川省农业厅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预计全省粮食总产可望达到3500万吨以上,增产50万吨以上,全年粮食增产已成定局。

    对于“天府之国”四川来说,200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在经历这些大灾背景下,四川创造出的丰收奇迹,着实来之不易,也注定将载入史册。

    政策好、人努力、重科技、天帮忙,这是四川大灾之年创造丰收奇迹的四大支撑要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难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四川人民抗灾夺丰收的巨大动力源泉。

    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高产创建……近年来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是四川粮食增产的政策保障。全省60%的小麦、70%的玉米、80%的水稻实现了良种更换,对今年粮食增产起了重要作用;在全省60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开展的高产创建活动,示范规模大、带动强、平均单产高,为全省粮食增产起到关键作用。

    今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使四川356万亩粮食作物受灾。面对罕见灾害,全省各地特别是农业部门迅速反应,分品种、分区域编写了《冰雪冻害后恢复农业生产技术方案》,500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灾区搞培训、送技术,指导和组织灾区农民抓好生产自救。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正值四川小春作物抢收和大春作物抢种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抢种抢收,除农民和农技人员外,救灾部队、民兵预备役、机关干部等也都参与其中,努力使小春作物颗粒归仓和大春作物满栽满种,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四川却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然而,2008年,四川气候条件总体较好,特别是秋粮生长发育关键季节,光、温、水条件适宜,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干旱和洪涝灾害,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风调雨顺年景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是近10年长势最好的一年。

    要想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前提条件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关键在于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核心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而这一切,都依赖于粮食长效发展机制的构建。

    为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构建粮食发展的长效机制,四川省政府近日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加强粮食生产扶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力争到2015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增加粮食产量40亿公斤,地方粮食储备库存保持在20亿公斤以上。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全国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灾难考验的四川人民,一定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自己的双手在川蜀大地上创造出更多奇迹!

 
 
 相关链接
· 农业部:科技入户对2008年我国粮食增产成效显著
· 综述:各地“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助推粮食增产
· 四川小春粮食增产超过0.5亿公斤连续5年实现增产
· 陕西科技入户成效显著 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 五年来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