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姚润丰)今年全国主汛期已结束。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9月30日,今年全国因洪灾死亡436人,比1991年以来的多年同期均值减少近8成。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因山洪灾害死亡的达516人,占洪灾死亡总人数的79.8%。
“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是当前我国防洪减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05年以来,国家防总组织开展了山洪灾害防御试点,探索出很多适合我国山丘区实际的好方法、好经验,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编制预案、及时监测预警、提前转移人员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创新责任体系――防御山洪灾害的法宝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落实防汛各项责任制是夺取防汛抗灾斗争胜利的法宝,防御山洪同样需要层层建立健全防灾责任制,而且,最重要的在于强化县及县以下基层各部门的责任制。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根据山洪灾害防御的特点和当地实际,与农村现有基层组织相结合,将防汛指挥机构和组织延伸至基层乡(镇)、村,落实了县、乡(镇)、村、组、户五级责任制,明确了村、组监测员、预警员的职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责任网络,为有效应对山洪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湖南省把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省领导包市(州)、市(州)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的“五包”责任体系,把责任层层分解,目标到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严格实行乡(镇)长负责制,在每个村、每座水库和每个山洪灾害隐患点都确定了一名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作为责任人,2007年取得了虽遭8次暴雨袭击、出现32处大滑坡、紧急转移12.8万人,却无一人伤亡的山洪灾害防御佳绩。
建设监测网络――化被动为主动
山洪灾害点多面广,地处偏僻,突发性强,雨量大,成灾快,如何更早、更快、更准地掌握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降雨及洪水信息,超前预警,及时作出科学的决策和应急响应,是改变以往山洪灾害防御被动局面的关键所在。
张志彤介绍,国家防总办公室近两年把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作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的交通、通信和经济社会状况,按照因地制宜、土洋结合、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原则,建立适合本地特点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按照上述要求,湖南、江西、浙江、河南、福建等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各地的监测系统除采用自动遥测雨量站、水位站外,还布设了一些人工简易雨量监测点。
除采用传统的人工敲锣、鸣哨等“土法”预警外,有些地方还开发了短信群发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在一些山洪灾害防御试点县,采用乡村无线广播系统,有效解决了村、自然村之间的预警信息传递和群众避险自救问题;一些县还初步建设了县级防汛信息处理平台,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会商决策、预报预警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基层防汛指挥决策能力和水平。
强化预案编制――应对山洪有条不紊
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该如何防御?是否需要转移?往哪里转移?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事先没有制定一个科学的预案,那么势必会导致躲灾避灾的慌乱,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2005年,国家防总办公室印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要求全国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县都要编制防御预案。据统计,在全国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1867个县级单位中,已有1593个编制了预案,其中1105个已经政府审批。
浙江、湖南、江西、福建、黑龙江等省高度重视预案编制工作,积极开展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结合行政区域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工作,既符合防洪以流域为单元的自然特性,便于上下游监测、预警信息的及时沟通,又适应了目前我国以行政区域来组织防汛工作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些地方还把预案体系向乡(镇)、村扩展延伸,编制了县、乡、村三级预案,明确了危险区和安全区的位置以及人口、财产分布状况,落实了人员转移方案,大大提高了预案的可操作性。
采取有效措施――突出人员提前转移
党中央、国务院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高度重视。为加强山洪灾害防治,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原建设部、原国家环保总局编制完成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并于2006年10月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明确提出,山洪灾害防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各地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提出“宁可把保险系数打得高一点,把转移面扩得大一点,绝不留一个死角”,采取超常措施,突出受威胁人员的提前转移。据统计,近年全国每年因山洪灾害转移的人数都在1000万人次以上,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在防御2007年超强台风“圣帕”过程中,湖南全省共组织转移75.7万人,重点强化了水库下游地区、矿山、旅游景区、城市低洼地区和建筑工地的群众转移工作,人员伤亡大大减少。
2007年第16号超强台风“罗莎”正面袭击浙江省,浙江各级防汛责任人员放弃休假,山洪灾害预警员及时预警,受山洪灾害威胁的16.75万人安全转移,取得了人员零死亡的巨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