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0月21日电(记者杨三军)10月的四川地震灾区,秋意渐浓,冬季将至,天气一天天转冷,灾区群众越冬问题牵绊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心。为确保汶川地震灾区群众吃得饱、穿得暖、不受冻,四川省近日采取加快住房重建、筹集御寒衣、储备粮食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多种措施,确保灾区群众安全过冬。
汶川大地震导致四川灾区城乡住房损毁严重。此前,灾区群众已实现过渡安置,农村和城镇住房重建的补助政策也已明确,恢复重建工作正紧张有序开展。然而,受建材供应、资金筹集等多种因素制约,今年冬天,四川灾区部分群众不得不在过渡房中过冬。
据了解,在四川汶川、青川、北川等地震极重灾区,冬季最低气温都在零摄氏度以下,十分阴冷,山区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在过渡房中过冬的灾区群众的生活问题令人牵肠挂肚。日前,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多项措施确保灾区群众安全过冬。保障过冬住房是灾区群众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四川要求各地对前阶段过渡住房和永久住房建设进行检查考核,城镇集中安置房要完善安全的水电气和消防等设施;农村过渡住房要进行加厚加固处理,提高防风防雨防寒保暖能力;加快农村永久住房建设进度,争取在入冬前让更多的受灾群众住进安全温暖的新家。
着眼今冬出现极度严寒气候的需要,筹集充足的过冬衣被。在全省开展向灾区群众 “送温暖、献爱心”捐赠衣被活动,要特别关心“两孤一残”人员、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的过冬问题,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提前准备灾区群众越冬需要的口粮,满足冬令春荒的需要。对于地处高寒山区的地方,要提前储备充足的粮食、取暖燃料和生活必需品,同时,在灾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行,抓好灾区今冬明春防病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和群众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把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作为当前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还将组织督促检查,对各灾区进行指导推动,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地震灾区群众急需冬衣被和电热毯
新华社成都10月21日电(记者苑坚、叶建平)随着霜降的到来,四川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也即将迎来地震后第一个冬天。常驻灾区的新华社记者日前进板房和临时过渡房,了解受灾群众过冬时到底缺少哪些生活用品。
冬衣棉被需求量最大
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倒塌房屋的受灾群众最为艰难,他们的过冬衣物普遍被压在房子里,需要冬衣棉被最为迫切,需求量也最大。
绵竹市金花镇吉祥村党支部书记王高福说,全村房屋尽毁,村民5月份出来基本上没带出什么东西,身上的衣服大都是社会捐赠的,过冬的棉衣棉裤、毛衣毛裤、棉鞋都需要社会捐赠。
什邡市红白镇红白村村委会主任杨清海说,现在,老人都已经需要穿秋衣秋裤了,但也只能把几件捐赠的薄衣服套在身上取暖。到冬天时,最冷有零下10摄氏度左右,又不能烤火,受灾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是毛衣毛裤、棉衣棉裤等御寒衣物。
红白村64岁的张辉俊老人说:“霜降后就冷得凶了。这里很多老人都有支气管炎、风湿病,冷了就发作,所以老人现在最需要厚衣服。”
什邡市深国企业小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蒋贤蓉说:“现在受灾群众盖的被子都是太空棉的,无法过冬御寒,所以希望能尽快发放棉被,我们考虑将先收到的棉被发放给残疾、三孤人员和遇难学生家庭。”
小功率电热毯最实用
记者通过对10多个极重灾区乡镇的走访,受灾群众普遍反映冬季取暖是个大问题,如果社会能多捐赠小功率电热毯,就能解决过冬的一半问题。
什邡市红白镇驻地的板房安置小区共安置605户、2000余名受灾群众。36岁的刘文菊说:“我们以前用的电暖器,都是800瓦至2000瓦,但现在住在板房里,每家用电总负荷不能超过1000瓦,以免跳闸或引起火灾,所以取暖器是用不成了。”
红白镇党政办主任徐正涛说:“我们全镇2710户群众全部受灾住在过渡房里,这里是山区,海拔比较高,10月初就已经开始冷了。往年冬天,城镇居民主要靠电暖器过冬,农村居民则用电暖器或烧煤炭的火盆。同时,因为比较阴冷,每家每户晚上睡觉都要用电热毯。现在住过渡板房,不能用电暖器,火盆也不适用了,怕引起火灾和煤气中毒。”徐正涛说,全镇过冬大约需要4000床小功率电热毯。
生活用品也需救助
位于什邡市洛水镇的深国企业小区是什邡市最大的板房安置小区,目前已入住受灾群众840多户。小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蒋贤蓉说:“这个小区现在居住的都是困难的受灾群众,包括失地农民、遇难学生家庭、企业倒闭的和吃低保的群众等。现在他们急需生活方面的救助,包括必需的大米、食用油等。”
什邡市蓥华镇雪门村15组村民周友明说:“我们村的受灾户有的住的是自建过渡房,有的还住在帐篷里,过冬是个大问题。我自己搭的过渡房四面透风,只能用国家发的救助金买点油布勉强围了一下。本来稻草要用来搭房过冬,但种大蒜全部用完了。”
记者还在绵竹市金花镇吉祥小区了解到,部分受灾群众到山上捡柴做饭,因为当地煤气价格比较高,一些群众舍不得买。当地群众还表示,如果社会能捐赠点食用油、大米,生活就不会这样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