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辉煌3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城乡就业制度深刻变革,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职业能力建设长足发展,面向国外引智全面展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就业制度实现从“统包统配”到市场就业的过渡,积极的就业政策日趋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统筹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开始发挥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国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我国全部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1978年的40152万人增加36838万人,年均增长1200多万人;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从1978年到2007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下降29.7%,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上升9.5%、20.4%。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普遍建立,截至2008年6月,参保人数达到1.9亿人;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逐步从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向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扩展,参保人数今年预计将超过2.1亿人;失业保险制度从无到有,近十年累计保障了2700多万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8月,已达13327万人。

    ——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多种工资收入形成机制。在工资分配调控方面,国家调控手段不断增加,初步建立了以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为核心的工资管理与调控体系。

    ——技能人才队伍和职业能力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职业培训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技工学校2995所、就业训练中心3173个、民办培训机构2.1万余所,年培训各类劳动者2000多万人次;技能人才开发工作机制初步形成,2007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为9890万人,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33.7%;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全国已有8000万人次取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开发动态管理机制初步建立,目前已完成800多个职业标准的制定,累计发布114个新职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以劳动法为基础、以就业促进法为主干、以残疾人就业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配套的促进就业法律体系,切实保障了劳动者就业的基本权益;初步形成以劳动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就业促进法为基本法律,由工人考核条例、企业职工培训规定、职业技能鉴定规定、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等有关法规、规章相配套的职业能力建设法规政策体系框架,为促进职业能力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军队转业军官安置工作体制,圆满完成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军队要“消肿”裁军100万,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裁军50万,再到三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裁军20万,共计317万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264.8万名军转干部参加了系统的教育培训,为适应地方工作和就业创业创造了条件;近10万名军转干部选择自主择业,为非公经济发展和新社会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全面展开,扎实推进,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发展格局,境外来华工作专家从改革开放初期每年几百人次增长到2007年的48万人次,出国(境)派出培训人员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每年几百人次增长到2007年的4万人次。为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国际人才交流,国家外国专家局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著名大学、民间团体建立了良好的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关系。

 
 
 相关链接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为宁夏发展"传经送宝"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到河南人才市场考察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致信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教师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介绍机构改革等三方面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