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沉甸甸"成绩单"--写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5年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宁10月21日电(记者龙松林 刘伟 王勉)它是唯一由多国政府共办且长期在中国举办的盛会;它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唯一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题的国际经贸盛会。

    10月22日,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其永久举办地南宁精彩上演。

    盛世办盛会,合作谱新篇。5年来,在11国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博览会播种友谊、凝聚梦想、绽放繁荣。正像每届开幕式展示的那样,从“江河共融”到“合作印鉴”,从“珠联璧合”到“同舟共济”,它向东盟乃至全世界递交了一份“10+1>11”的完美答卷。回答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 的命题。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前4届,共有23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6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友好交往的重要舞台

    “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在是东盟日历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我相信不断茁壮成长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定会为东盟人民创造一个美好富裕的明天。”参加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文莱王储比拉说。

    1991年,中国外长应邀参加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中国与东盟对话合作进程从此开启。

    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第7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10国领导人的支持和欢迎,并写入了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

    1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实现了“建立对话关系--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三级跳。

    连续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共有23位国家领导人、68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尤其是2006年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南宁举行。11国领导人共同出席博览会开幕式并巡视展馆,充分体现了11国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朋友可选择,邻居需共处。”中国坚定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赢得东盟国家的高度认同。各国人民同欢喜,共患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危机中共同努力,增强了国际社会的信心。在反恐、禁毒、防治禽流感、预防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正逐步深化。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东盟10国分别签署着眼于双方21世纪关系发展的政治文件。

    原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说:“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密切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非常好的‘南宁走廊’。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风雨雨,中国与东盟双方,手牵得更紧,心贴得更近。”

    提前3年实现2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速器”

    中国-东盟博览会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需要而生,其宗旨是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

    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郑军健说,中国-东盟博览会以自由贸易区为主题,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客商进行经贸沟通、投资推介和实现经济互补提供了直接的平台;在贸易方面,中国-东盟博览会致力于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带来的商机及时传导给企业,让11国企业享受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商机和利益;在投资方面,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促进双方的投资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四届博览会累计设展位12868个,参展企业7413家,参展商和采购商8.2万名,贸易成交额49.2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222.6亿美元,签约国内合作项目投资额2203亿元人民币,大大推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四届博览会期间,中国与东盟各国投资合作项目数和合作金额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分别从2004年第一届博览会的53个签约项目、13.43亿美元投资额增长到2007年第四届博览会的82个签约项目、25.48亿美元投资额。

    博览会所带来的经贸平台效应,也吸引了自贸区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关注,港澳台、亚太、欧美等国家或地区在前四届博览会期间与内地各省市共签订合作项目313个,投资总额高达137.76亿美元。

    博览会签约项目呈现出规模增大、层次提高的特点。2004年第一届博览会签约国际合作项目超5000万美元的项目21个、超1亿元美元的项目10个,国内合作项目超1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13个;到2007年第四届博览会,签约国际合作项目超5000万美元的项目增长到55个,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为27个,而国内合作项目超1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则达到39个。

    从共识走向务实,从高层走向市场,从竞争走向合作。博览会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速器”。不少企业反映,通过参加博览会,第一次了解到自贸区建设的有关内容,第一次享受到投资贸易便利化的成果。

    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当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取得历史性突破,达到1059亿美元,提前一年实现了1000亿美元目标。2007年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2026亿美元,同比增长25.9%,比计划中的2010年提前3年实现目标。截至去年,双边投资额累计达到489亿美元,是博览会举办前的10多倍。2008年更是成绩喜人,1至3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544亿美元,同比增长26%。

    展会结合、多个论坛同时举办、文化活动好戏连台--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中国与东盟多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东盟博览会承载着多领域和多层面的使命,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四届博览会共有12.4万名客商参展参会,100多家商协会积极参与。围绕贸易、投资、旅游、科技等专题,举办100多个专业论坛,通过了一系列以南宁命名的会议文件。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通过了《南宁共识》。质检部长会议通过了《南宁联合宣言》。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林业合作论坛分别通过了以《南宁倡议》命名的文件。

    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还将举办亚欧会议投资促进机构圆桌会议、中国-东盟电信周、中国-东盟交通合作论坛等15个论坛。越来越多的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在南宁聚集。

    目前,“魅力之城”展示、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中国-东盟妇女培训中心、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东南亚风情夜、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已落户广西。另外,越南、柬埔寨、泰国在南宁设立了领事机构,菲律宾在南宁设立了商务代表机构。中国-东盟投资旅游中心设在广西。“未来的南宁,定会成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信息中心。”郑军健说。

    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和谐发展。东盟原秘书长王景荣说:“中国与东盟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在为东盟人民带来多样文化韵味和乐趣的同时,也为亚洲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以往曾经迫于经济和文化的压力不得不追随西方的亚洲,正在寻找自我和融入世界的博弈中重新描画自己的模样。”

    南宁作为博览会永久举办地、自贸区框架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务实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助推南疆广西成为区域合作枢纽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首府南宁,犹如一张靓丽的名片,引得东盟乃至全世界对南宁,对广西的瞩目。昔日的南疆边陲一下子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参加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原缅甸总理梭温说:“我们要按南宁的样子重新规划缅甸的新首都。”柬埔寨首相洪森:“南宁经过短短几年时间,从一个中小城市发展成为花园型城市,成为东盟国家最熟悉的中国城市之一。”如今,在南宁、桂林、北海,在中越边境,一年四季到广西旅游、投资的各种肤色人络绎不绝。

    “博览会最大贡献就是人的变化,四届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广西承办大型国际活动的水平和能力,改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振奋了精神,增强了干大事、成大业的信心。”郑军健说。

    博览会开启了广西与东盟合作的全新局面。南宁海关统计数字表明,博览会举办前的2003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仅为7.39亿美元。2008年一季度广西与东盟贸易额达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东盟已连续10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广西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唯一沿海的省(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接合部,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相连,沿江沿海沿边,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广西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独特区位优势,加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加快,使得广西一跃成为开放合作前沿和区域经济枢纽。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使广西再次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如今随着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等“七个一千万”,以及铁路改造等两个“一千亿”项目落户北部湾,使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中国与东盟客商的“俱乐部”,成为其投资热土。广西的发展前所未有地与周边国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与区域合作更加广阔的背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正如原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让东盟国家异常兴奋,许多国家都看到了这一构想带来的巨大合作潜力。 

 
 
 相关链接
· 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陆续抵达南宁出席博览会
· 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准备就绪
· 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在山东举办
·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