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0月24日电(记者侯大伟)为满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多种融资需求,成都高新区通过建立起一套基于政府帮扶的多形式、梯度化的“梯形融资模式”,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年来帮其融资60亿余元。
据了解,融资难一直是初创期企业最核心的问题。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分析说,成都高新区的很多企业有自有核心技术,也有市场渠道,但资金匮乏成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个问题,成都高新区借鉴美、欧、日、韩等一些国际一流科技园区扶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梯形融资模式”:在管委会的统筹安排下,成都高新区以园区成立的创投公司为融资平台,将根据有融资需求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梯度选择帮助其融资方式,将其打包推介,增大贷款总额。为提高银行、担保公司的参与积极性,成都高新区还从财政拨款专门设立风险贷偿资金,在银行开立风险金账户,参与企业担保,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与此同时,园区又通过补贴利息和担保费、出面与银行及担保公司谈判,降低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等方式,尽量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需要股权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以争取实现改制上市。”参与“梯形融资模式”实践的成都高新区金融办副主任黄光耀说,在帮助企业实现债权融资的同时,为做大做强企业,成都高新区与成都市政府等将共同发起设立规模为15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他们计划用这部分资金作为母基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高新区。
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已累计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60亿元,其中担保贷款约20亿元,近千家企业受益,并催生了大批高成长企业。
帮助园区内中小企业融资、推动企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园区内的财政收入。据了解,过去3年,成都高新区累计实现财政收入186.5亿元,平均年递增65%以上。今年在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面临世界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下,成都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上升势头。
汤继强表示,今后园区还将继续完善中小企业债权融资平台,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走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