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5日电(记者汤计)内蒙古自治区代主席巴特尔在此间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会上说,奶粉事件给内蒙古乳业发展、企业声誉和奶农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教训非常惨痛。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除了必须加强对乳业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监控,自治区政府还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饲养200头奶牛以上的集约式奶牛小区2000个。
巴特尔说:“教训惨痛、损失惨重,我们在抓乳业生产全过程监控的同时,必须转变奶牛饲养方式。”
他说,一是在源头上转变奶牛饲养方式,加快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必须首先解决好牲畜质量和产品安全问题,建设好畜产品基地。鼓励和扶持发展奶联社等合作经济组织,推广规模化养殖模式。同时,切实加强饲料安全管理及奶牛疫病防治,自治区拨付1300多万元为各盟市购置饲料安全检测设备,从源头把好乳品安全关。
二是在中间环节要切实加强对奶站的管理。奶粉事件中暴露问题最多的就是奶站。全区要根据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只允许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牛养殖场、奶农专业合作社三类主体开办奶站的要求,对现有奶站进行清理整顿,坚决关停和取缔不符合要求的奶站,同时加快建设符合要求的标准化奶站。
三是在终端环节要督促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要兼顾企业发展和奶农利益,建立奶价的合理定价和增长机制,确保奶农能够分享产业成长的成果。要以整顿和振兴乳业为契机,全面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尽快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坚决堵塞食品安全漏洞,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内蒙古将用7年时间增粮75亿公斤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5日电(记者汤计)内蒙古自治区将用7年时间新增商品粮生产能力75亿公斤,今年内蒙古全区的粮食总产量预计达210亿公斤。这是自治区代主席巴特尔在此间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会议上披露的消息。
据了解,内蒙古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吃粮靠返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内蒙古在全国较早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实行了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和草牧场“双权一制”。全区还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分别早于全国3年、1年取消了牧业税、农业税,农村牧区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释放,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1992年全区实现粮食自给有余,全区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49.9亿公斤增长到2007年的181亿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从全国的第26位跃居第3位,2008年全区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210亿公斤。
如今的内蒙古经过30年的发展,已从“吃粮靠返销”发展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内蒙古现在是国家13个粮食主产区和5个商品粮调出省区之一,牛奶、羊肉、细羊毛、山羊绒、马铃薯等5个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内蒙古每年可为国家提供50亿公斤商品粮、200万吨肉类、1000万吨牛奶。
巴特尔说,根据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自治区拟定新增75亿公斤商品粮规划方案,集中打造两大粮食核心产区,在东部粮食主产区实施“三个1200万亩”农田改造,就是发展旱改水标准农田1200万亩、完善配套现有灌区1200万亩、建设高标准旱作基本田1200万亩;在西部黄河流域灌区,对700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通过这些措施,到2015年新增商品粮生产能力75亿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