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上7点,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乔口镇大垅围村委会门口坐满了人,从田间地头劳作回来的农民,正在欣赏一场名为“十七大精神进农家”的文艺演出。望城县文化体育局局长冯群芳说:“政府买单,群众看戏,我们要让每个农民都能在家门口免费看戏。”近年来,长沙市在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过程中,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大力推进文化惠农措施,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城乡文化建设和发展良性互动。
长沙地处中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薄弱,缺少投入、平台和阵地。为此,长沙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点,切实加大农村文化投入。目前,该市已设立常年性专项经费,用于文化惠农。
2003年,长沙在全国率先启动“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惠民工程,近年来,按照确保投入、确保数量、确保效果的原则,这一工程进一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据长沙市文化局统计,2007年,全市送戏送电影下乡11410场,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年放映电影10400场,送书下乡近2万册,惠及农民群众上千万人次。今年,长沙市计划投入1800万元,在农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并在三年内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镇镇有文化站”,“一月一场数字电影,一村一个农家书屋”。目前,该市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已建成10个区县分中心、62个乡镇基层中心和670个村基层服务点;拥有公共图书馆1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乡镇街道万册图书馆59个,市民休闲文化广场超过20个,以区县街道、社区图书馆和宣传文化中心为核心的“15分钟文化圈”初现雏形。(记者 王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