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明天的太阳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综述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明天。2008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发第五年,也是《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试行)实施第一年,各地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各项活动为载体,逐步构建起党委政府重视、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
创新形式载体 塑造美好心灵
在共和国铿锵前进的步伐中,总有一个数字被频繁提起:3.67亿。这是中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总数。倘若按今年为时间点计算,未成年人差不多都属“90后”。
回望刚刚过去的两个奥运,每个人或许都会感谢国际奥委会当年的选择。2005年,教育部、北京奥组委联合制定并启动《“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声势浩大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3年来,一本本浓缩了奥林匹克运动核心内容的课本“走”入中小学课堂,4亿中国青少年全方位地接受奥林匹克教育,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组长张英伟说,2008年是中国民族精神充分展现、国家意识进一步增强、人民素质大提升的一年。
各地还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感人事迹和可贵精神为生动教材,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向英雄少年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广州市通过举办第五届中小学生书信节,让“写给汶川儿童的信”传递更多广州学生对汶川灾区同龄人的关注和关爱。
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小公民议事厅”是山东省青岛市为丰富中小学生的生活、培养小公民责任感而创设的校外活动载体,目前,已覆盖到青岛市近百所中小学;江苏省常州市开展的“心灵呵护行动”,全方位、立体式地呵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为他们健康成长护航;中央文明办委托中央电视台组织少儿影视节目评比,选出好的节目进行展播,带动优秀少儿节目的创作生产……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少地方通过热线、面询、短信、QQ、网站……所有未成年人感兴趣、能碰触到的沟通交流方式无障碍地进行。如今,在北京,健康向上的“新童谣”唱响校园;在上海,孩子们在玩“文明宝宝”系列拼图和“文明乐园”游戏棋中受到教育;在湖南,“快乐大篷车”让孩子们在乐中健身,乐中益智,乐中成长。
健全教育网络 构筑成长平台
未成年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合力。
近年来,浙江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510”工作思路,即“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施阵地、精品、绿网、净化、帮护‘五大工程’,努力为未成年人办好十件实事”;河南省探索出伦理、心理、生理“三理”教育途径,竭力为未成年人排忧解难;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百千万工程”实施意见》,决定到2008年底,在全省建成100个示范社区(乡镇)、1000个示范学校、10000个示范家庭,促进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面上展开、向纵深推进。山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外出务工人口较多的省份,建立“留守学生之家”,实行“留守孩子包保责任制”,开展“仁爱帮扶”结对活动等,使大批留守、流散孩子有了生活和精神依托。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2005年,江苏省苏州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网上家长学校”。如今“网上家长学校”的日均访问量达3万左右,网站累计访问量达4050万,参与的学校971所;82万多家长成为网校的注册学生……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近五年来,各地紧紧把握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家庭内外三大环节,以持续深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托,逐步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无缝对接,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社区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成效。各地按照有关规定,将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纳入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新建、改扩建了一批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目前,全国90%以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免费开放。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开展“少年义工”行动,自2007年3月启动以来,已有近40所学校3万多人次参与活动。吉林省吉林市创办的“成长驿站”,被誉为社区青少年教育的“阳光地带”。
铺就关爱之路 营造洁净天空
花朵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呵护与关爱。
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分重视。全国很多省市在文明办增设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门机构。上海、江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领导体制,建立了省级层面和市级层面的联席会议或议事会议制度;湖北省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责任考评机制和德育考评机制,在突破德育工作量化考核上进行了有益尝试;河南、陕西在探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文化环保工程也强力推进。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文化部等部门日前出台10项举措,以求变“网瘾少年”为“网创人才”。近年来,各地开展了网吧专项整治、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黑网吧;同时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声讯台等专项行动,开展净化网络游戏、净化手机短信行动,有效遏制有害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扩散。如今,全国中小学校周边网吧及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得以清理,校园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
这些年,政府还实行少儿读物出版资源倾斜政策,增加面向未成年人的重点图书、音像和电子出版物选题,我国未成年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推介力度不断加大。如编制完成未成年人文化建设项目和中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组织实施少儿影视动画工程和“健康口袋书”工程等。
针对我国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缺乏、配套设施不全、分布不均等问题,各地按照中央部署扎实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河北将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列入文明生态村创建规划,整合各部门的中央支持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聚力共建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山西省、市两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对小型特色示范教育基地给予奖励,作为补助和再发展基金;浙江、广西、海南等省区也专门下发文件,出台了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只要用爱心播洒希望,用汗水播种明天,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记者 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