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1月4日电(记者张晓晶)山东从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入手,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
山东把以人为本、保障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各级、各部门确保各项民生政策和资金落实,积极筹措资金,把本级财力与省里的补助资金捆在一起,统筹安排,优先考虑民生、保障民生,确保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多次要求,宁可少上点其他项目,也要拿出钱来解决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问题,让农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提高生活质量。在年初预算基础上,今年山东省财政结合中央财政支持再安排10.51亿元资金,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济南市历城区农民周学田由于双手残疾享受农村低保政策,每月可以领到190元低保金,看病有农村合作医疗作保障,基本生活没有问题。他所在的历城区尹家店村有22个农民像他一样享受农村低保。历城区民政局副局长初培国说:“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投入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越来越健全,这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公共财政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解决民生问题倾斜,成为各级政府自觉的行政理念。在改善民生方面,山东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900元;从今年开始,连续4年对村级卫生室进行全面规划建设;在全省所有市县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今年内解决6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将政府对参加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60元提高到80元,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将能繁母猪补贴标准由每头50元提高到100元。这一系列政策目的是让困难群体分享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落实民生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最重的是县乡两级。为进一步调动县乡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增收节支、改善民生的积极性,山东省政府把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与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把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与促进县乡优化收支结构结合起来,在保持现行财政体制不变、转移支付基数不减的基础上,新增转移支付资金18.6亿元,进一步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引导各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植财源,增强财政实力。同时,省里安排专项资金,继续对县乡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对产粮(油)大县给予奖励。通过各项措施,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民生政策得到更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