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杜宇)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6日说,2008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6684亿元,较上年增长1288亿元。
丁学东是在此间举行的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三届年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丁学东说,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保障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公共财政的角度考虑,那就是要进一步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丁学东表示,要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理性安排支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健全社会保障资金(基金)管理机制;明晰财权事权,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分担机制。
财政部: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杜宇)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6日说,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建立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年龄密切挂钩的计发办法,遏制不合理的提前退休现象。
丁学东是在此间举行的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三届年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丁学东说,随着经济发展,合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社会保障对象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待遇水平应与个人缴费及财政承受能力挂钩,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
丁学东表示,要理性安排财政支出,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做好社会保障内部不同项目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水平衔接,避免人为扩大差距和引发矛盾。
进一步增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享受之间的挂钩机制,研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按照医药卫生总体改革方案要求,研究建立医疗费用分担机制以及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竞争机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医疗保险基金健康运行。
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家庭财产收入审核办法,合理确定社会救助标准和范围,使社会救助制度既能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又有利于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目前全国已建立3.2万个经常性捐助工作站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杜宇)目前,全国建立了3.2万个经常性捐助工作站(点),常年年均接收社会捐赠款物30亿元左右,直接受益的困难群众达3000多万人次。
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6日举行的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三届年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据姜力介绍,目前覆盖城乡、衔接配套的是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有效保障了城乡绝大多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与此同时,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发展到4.3万个、收养对象达到160多万人,福利企业中残疾职工达到63.7万人。
姜力表示,今后还要切实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险之间的衔接,与最低工资标准、就业再就业政策、扶贫开发之间的配套,适当保持差距,形成梯次保障机构,促进各相关政策措施在保障对象、保障政策、保障标准、保障资金、服务管理网络等环节的互联、互动、互补,形成整体推进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