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就当前经济形势接受记者采访。他说,上海现在也同样遇到了新困难、新情况,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民生问题继续得到改善,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双保双促”已成为上海当前和下一步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即在外部环境更加严峻的背景下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促进结构转型升级;在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确保各项民生继续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对上海的发展充满信心。”韩正说。
1—9月,上海的生产总值增长10.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增长23%,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增长21.6%,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增长20.7%。特别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城市增长14%,农村增长11%,出现了多年来较高的增长幅度。
“经济运行依然平稳有序。”这是各方对上海前三季表现的评价。韩正坦然指出:上海发展正处于一个比较困难和关键的阶段。经济增速在放缓,特别是出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效益,这些经济指标在第三季度更出现了明显回落,这种趋势还会延续到第四季度。“这与上海自身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有关,也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有关”。韩正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18年,上海已经全面参与了国际竞争与合作。这一轮世界经济的动荡,对上海的影响与冲击难以避免。
对上海未来发展的信心源自何处?韩正认为,信心并非空话,关键在于两个前提:一是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二是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
今年初,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上海发展关键时期重大问题,上海市委确定了17项重点调研课题,市政府也梳理出了22项重点工作。经过半年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一批政策性文件,对解决一些关键性、长远问题起到了作用。当全球金融海啸的涟漪泛至包括上海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后,上海立即启用“非常举措”力争及时应对化解。所谓“非常举措”,就是上海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基础上,结合上海实际,并在职权及法律授权范畴内,用最有力的措施,出台举措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间出现的新情况。比如,出台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推动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升级,改善政府的服务,取消14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以更加宽松的环境来帮助企业发展。“这些政策正在陆续释放正面效应”。他说。
韩正表示,为实现“双保双促”,上海还将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推进一批产业项目落地,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使更多的中低收入的百姓能够享受政府提供的廉租屋和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政策也即将出台。此外,保持上海金融、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安全的措施,也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予以明确。
民生改善在当前更具有凝聚人心、树立全市群众共同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韩正透露:近期上海将在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上,推出一系列举措,让群众有“看得见”的信心。“当然,关键不在出台多少政策,而是在政策的有效性及有效的政策能否落实。”他同时强调。
金融海啸会不会影响到上海“四个中心”发展定位的选择呢?对于这个国内外关注的问题,韩正明确表示: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上海坚定不移。虽然金融海啸对当前的工作会有一些影响,但绝不会改变我们的发展定位。这些年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上海今后要取得更大发展,依然要加大开放力度。
韩正说,挑战也是机遇。重要的是,上海,特别是上海的企业,如何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所产生的压力,处理不好,会把人压得喘不过气;但措施得当,压力可以变动力。”
国际经济形势尚在变化中,变化就蕴有机遇。韩正认为,现在的关键是,上海应抓住一些变革性的机遇,把自己的事办好,促进自身的发展,围绕国家战略,为全国、为长三角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近期,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克服遇到的困难,抓住发展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对上海来说,还有一个重要机遇——将于2010年5月开幕的世博会。韩正表示,全市人民有信心一起迎接这些挑战。(吴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