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持经济增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越发明显。为及时有效应对变化很快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促进经济增长,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果断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力度很大、出手很快、措施很准确、效果会很好。

    这是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解决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出的强烈政策信号。

    今年以来,我国面临内有特大自然灾害冲击和经济运行一些突出问题的掣肘,外有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加重等前所未有的挑战,是近几年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节奏,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重点,及时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年初的“防经济过热、防明显通胀”调整为年中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增强了信心。在当前,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分秒必争、化解危机、保持必胜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近一个多月来,受日益加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增长明显放缓,经济增长回落势头加快,企业经营困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愈加突出,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密切关注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调整外贸政策支持出口稳定增长,适当调高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增加保障民生投入、加强对中小企业支持;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购房首付比例,支持百姓首次购买住房;核准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措施在增强信心、克服困难、稳定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仍不断加深,外需持续减弱,我国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受到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国内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会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难度加大,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始终是我们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为应对当前更为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遏制经济增长下滑的势头,在前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有关举措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当前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这对保持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我们有着许多有利的条件。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扩大内需的潜力巨大,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会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住房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形成巨大需求,农村消费有很大的市场,加强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和社会建设等也需要大量投资,民生领域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为拓展国内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潜在的需求转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实际动力。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以更大的力度扩大国内需求。这既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需要,更是促进结构优化和改善民生的需要。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加大政府投资特别是中央投资力度,进而带动社会投资,时滞短,见效快,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消费,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有利于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实施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增加货币供给,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和灾后重建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的信贷支持,加大对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发展面向农户的融资和小额信贷,进一步推动消费信用发展,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据初步测算和汇总,通过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等方面的建设,从今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人们注意到,与1998年我国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明显的变化是,这次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更注重于保障民生,调整结构,促进改革。这些政策措施,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建设;既有利于拉动当前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能有效扩大投资,又能积极拉动消费。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与时间赛跑,与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赛跑。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全面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只要我们沉着有效应对挑战,扎实工作,就能够推动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更长的时期内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促使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从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看中国经济发展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约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中国将保持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以稳定国际金融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8日在此间表示,中国将通过保持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来帮助稳定国际金融市场。

    正在巴西圣保罗参加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周小川对媒体说,中国央行正在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形势,以确定下一步利率调整政策。

    他表示,中国央行将积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帮助稳定国际金融市场。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寒流中自主品牌逆风飞扬

    企业好比经济体中的细胞,一次危机就是一次择强汰弱的进化。面对近期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那些被各种优惠政策“宠大”的企业活力渐失;而坚持自主研发创立品牌的企业出口却不降反增,拥有了更多的市场自主权。

 
 
 相关链接
· 新华社评论员: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建设创新型国家
· 新华社评论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首要任务
· 新华社评论员: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 保护耕地
·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办好自己的事,推动经济发展
·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努力实现农村改革发展新突破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