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将进一步提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 姚润丰)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作为扩大内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措施之一,被确定为将要重点推进。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晓东对此表示,根据中央关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拉动内需的要求,调整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今明两年建设计划,进一步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骨干工程节水改造任务,增强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条件。我国共有大型灌区434处,规划灌溉面积3亿亩,有效灌溉面积2.46亿亩,占耕地面积1/8,生产粮食占全国1/4,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国1/3。2008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共安排投资297.3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59.84亿元,对规划内的369个灌区进行了开工建设。2008年,大型灌区投资规模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达到29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一倍,为历年最高水平。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粮食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王晓东说,我国现有耕地18.23亿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8.67亿亩,占耕地面积47%,却生产着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且产量相对稳定。灌区平均亩产达500多公斤,是全国粮食平均亩产的1.8倍,是旱田亩产的2倍至4倍。

    节水灌溉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水利部统计,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间,国家投资对363个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共新增和恢复灌面3000多万亩,改善7000多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5亿公斤,新增节水能力125亿立方米,取得了国家每投入1.84元,新增1公斤粮食生产能力、新增1.1立方米节水能力的双重效益。

    王晓东表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确保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又好又快完成。一是加快实施进度。在保证前期工作质量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千方百计缩短前期工作时间;结合冬春修,把灌区改造作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发动群众开展土方工程建设,加快施工进度;按照工程进度要求,倒排工期,定期检查。二是确保工程质量。全面动员灌区管理单位、设计单位及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办法,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检查和监督。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灌区产权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工程管护机制。一是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允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承包、租赁等方式进行产权流转,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二是积极推进专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管理机构定岗定员和工程维修养护定额的落实工作,妥善解决富余人员的分流问题,改革水价和水费计收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 

 
 
 相关链接
· 全国最大的节水喷滴灌系统使新疆荒原变成良田
· 陕西投资上亿元用于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
· 宁夏采取多项措施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 甘肃民勤县生态治理见闻: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