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11月12日电(记者张忠霞)国际权威糖尿病专家罗伯特·海因在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流行病”,中国正积极行动起来预防糖尿病,中国在防治糖尿病方面作出的努力有目共睹。
海因现任美国礼来公司糖尿病及内分泌分部的医学执行总监,同时也是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联合会的权威专家。他评价说:“中国在预防糖尿病方面的努力在国际上很受关注。”
海因举例说,中国医学研究人员的“大庆糖尿病20年前瞻性研究”就受到国际糖尿病预防研究同行的称赞。这项持续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在中国大庆的33个诊疗机构进行了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中国研究人员在今年5月的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介绍说,他们招募了数百名血糖耐受性低(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志愿者,对其中一组人首先连续进行了6年的生活方式积极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其后14年不加干预。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这20年间,对照组中有93%的人患上糖尿病,而在接受过干预的人群中发病率为80%,干预组比对照组平均晚发病3.6年。中国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以饮食和运动为内容的生活方式干预能够长期、有效、稳定地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海因说,“大庆研究”称得上是医学界研究以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第一个成功试验。“这项研究得出的最重要结论就是: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达到长期延迟发病的效果”。
糖尿病以前被称为“富贵病”,而如今在发展中国家也呈现迅速蔓延之势,成为全球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据海因介绍,美国现有超过2300万糖尿病患者,仅2005年到2007年间,美国糖尿病的流行程度就上升了23%。海因说,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亚洲国家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也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加。
中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另外血糖耐受性低的人近2000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治病会带来较重的负担,因此防病就显得尤其重要。
海因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庆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加上芬兰和美国进行的类似研究,相信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糖尿病预防方法。“在预防糖尿病方面,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大规模行动”。
中国近些年在慢性病的预防领域做了诸多尝试。中国卫生部2005年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已相继把“高血压”、“防治癌症”、“血脂异常”定为主题,向群众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而2008年该计划的主题是“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正在成为危害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主要疾病
新华社上海11月13日电(记者仇逸)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其主题为“糖尿病和儿童青少年”。据悉,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有近4000万名糖尿病患者,其中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约10万人。
由上海市卫生局主办、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联合国糖尿病日”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将于14日举行,其组织者透露,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从20年前的3000万人激增到如今的2.3亿人, 且患者呈低龄化趋势。
Ⅰ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近年来,Ⅱ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原因主要与物质供给丰富、饮食结构改变,如高热量及高脂肪饮食、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儿童增多有关。来自上海和北京的调查资料显示,在6岁至19岁人群中,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千分之0.48至千分之0.60。糖尿病正在成为危害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主要疾病。
据了解,上海市组织的第二届“联合国糖尿病日”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将邀请著名糖尿病防治专家开展现场咨询,为市民免费测量血糖,发放糖尿病防治宣传资料。各区县也将围绕合理膳食、适宜锻炼、控制体重、早发现与治疗等主题开展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预防与治疗现场咨询、糖尿病知识大课堂和青少年糖尿病知识竞赛活动,促进儿童和青少年从小养成健康行为,预防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