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顾瑞珍)第25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考察船自10月20日从上海起航,经过20多天昼夜兼程,跨越赤道线,穿越西风带,冲破浮冰区,直奔南极洲。他们充分利用航渡整备时间,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第25次南极考察队担负着建设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站——南极昆仑站、实施国际极地年中国PANDA计划和极地考察能力建设计划及南极中山站、长城站建设与改造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共承担45项科学考察项目和6项建设项目。
据介绍,将要在南极大陆冰盖最高点建立的“昆仑”站将成为继美国在南极极点建站、俄罗斯在南极冰点建站、法国在南极磁点建站后人类南极考察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将实现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内陆的跨越,是我国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
第25次南极考察队由204人组成,考察队员在第25次考察队临时党委的精心组织下,克服风大浪高、晕船不适及登陆前准备工作繁忙等困难,潜心阅读规定读本,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极参加座谈研讨,抓紧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南极大学”创办于第18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创办之初主要是在“雪龙”船近一个月的航渡期间为参加南极科学考察的各方面专家学者搭建学科介绍、学术交流平台,并设有兼职校长和工作机构。经过不断完善与经验积累,“南极大学”已逐步成为南极考察队集学术交流与思想宣传为一体的学习阵地,发挥了凝聚队伍、活跃学术的重要作用。如今,“南极大学”变成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课堂。在这里,考察队员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呈现给大家,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把本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做法介绍给大家,相互启发开阔眼界;把本专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敞亮给大家,集中把脉引发思考,多领域、多视角地开展学习交流,深层次地查找梳理问题,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思考中坚定信心。目前他们已开办了9场讲座,受到考察队员的一致好评。
第25次南极科考队分设7个组织机构,分别担负着建设南极内陆站、大洋调查、工程改造、综合服务保障等任务。以组织机构为框架,他们按组织程序建立了7个党支部,随“雪龙”号考察船出发的有5个党支部。在第25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集中学习动员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部署和要求,各支部紧密结合本支部所在分队承担的具体任务,开展集中学习,组织座谈研讨,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责任,发挥好引领督促作用。各支部坚持以提高思想认识为主、以突出科学实践为主、以确保完成任务为主的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原则,把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作为推动科学考察工作的强大思想动力,把完成科学考察任务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梳理问题,完善考察工作方案,推进学习稳步扎实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