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青少年工作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与会专家围绕
改革开放30年青年与青年工作发展热烈讨论
新华社郑州11月19日电(记者李亚杰、李丽静)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8)近日在郑州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改革开放30年我国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的发展,表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青少年工作。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张华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青年既没有“找工作”的压力,也没有“选工作”的权利。“在亲历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阵痛的过程中,当代青年真正拥有了劳动选择权。”他说。
“社区志愿服务,是在杭州青年中发展最快的闲暇活动。”杭州市团校校长钱永祥认为,经过30年发展,杭州青年的闲暇生活具有了享受化、娱乐化、非主流化,科技化的特点。杭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闲暇文化培育奠定了基础,进行青年闲暇文化培育已成必要。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黄洪基教授认为,新颖、实用、自由、为广大青年所喜闻乐见的非正式青年组织,凝聚了大批青年,是当代青年群体中出现的新的组织和集结方式。在经济相对发达、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青年组织发展迅速,且以其高涨的社会参与热情和浓厚的自主参与意识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功能。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胡献忠博士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公民社会正在逐渐形成,社团组织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自主力量。共青团作为社团组织中的特殊一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各级团组织要在巩固传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重塑团青关系、扩大组织覆盖、协管青年事务、创新工作方式等有效途径,进一步拓展服务社会、服务青年职能。
共青团上海市委研究室主任褚敏认为,当前青年工作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共青团组织必须顺势而为,从高喊理想口号走向理性务实,从“行政化的组织转到青年本位的组织,从全能型组织转到有限型组织,从上级本位的组织转到青年本位的组织。”
本届论坛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等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