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广东省180多名官员齐聚深圳 探讨求解特区新突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深圳11月20日电(记者吴俊)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发挥了先锋作用的经济特区,在当前抗击国际金融风险的阻击战中,能否为全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在19日至20日于深圳召开的广东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广东省180多名地市和厅局级干部围绕这些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会议认为,特区在发展中蓄积了巨大的经济能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区谋求观念新突破、体制新突破、发展新突破,完全可以迈上科学发展的新台阶。

    与会代表指出,特区建设28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3个经济特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500多亿元,年均增长26%,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特区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勇于创新的精神有所减弱,开放过程中化解风险的能力较弱,各种发展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的制约日益凸显,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所减弱等等。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说,深圳将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当前深圳特区改革攻坚的重要突破口,用5年时间建立起全新的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比全国提前7年完成。具体实施分三个阶段,一是重新界定设置政府的职能,整合调整政府机构;二是创新政府运行机制和模式,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的运行机制,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三是彻底理顺市、区、街道事权,逐步将区和街道全部变成政府派出机构,实现一级政府三级管理。

    珠海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在全民医疗保障、廉租房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此次会议上,珠海市委书记甘霖提出,珠海毗邻港澳,具有借鉴香港经验,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独特优势。珠海要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社会的体制机制,在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基础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与会代表提出,与先进地区相比,近年来,汕头特区的开放步伐有所放缓,开放力度有所减弱,率先开放的优势在丧失。其原因在于特区意识淡薄,思想保守,观念滞后,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强,错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对此,汕头市委市政府定下了发展目标:下一步要全力推进“三通”,增进汕台往来,努力把汕头建成广东省扩大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和重要通道。

    同时,与会代表也对广州、湛江等沿海中心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在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广东经济特区提出了三大示范要求:一是科学发展示范,在探索科学发展的模式上为全国作出表率和示范;二是开放型经济体系示范,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经济格局,特区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生力军;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继续先行一步,发挥好排头兵和“试验田”作用。

 
 
 相关链接
· 深圳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加强与香港、澳门合作
· 2008中国(深圳)国际物流博览会开幕
· 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的窗口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