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周婷玉、崔静)卫生部30日通报,截至今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7753例;报告死亡34864例。
在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联合举办的2008年世界艾滋病日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疾控局艾滋病防治处副处长王维真介绍,今年1月至9月,我国共报告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4839例,报告死亡6897例。
王维真说,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二是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三是艾滋病疫情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四是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
王维真表示,今年,我国进一步加强了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通过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加大经费投入,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广泛推广行为干预和综合预防措施等,为全面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她说,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疫情较重、边远和农村等重点地区和流动人口、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继续加强行为干预工作,稳步推进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和安全套推广使用工作,加大在暗娼和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干预力度,扩大干预措施的覆盖面,减少新发感染。
她同时强调,我国将继续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推广示范区工作经验,扩大防治成效,提高二线治疗药物的可及性,逐步扩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范围,不断提高抗病毒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性接触传播成为陕西省艾滋病感染主要途径
新华社西安11月30日电(记者杨一苗)记者30日从陕西省卫生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至今年11月25日,陕西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209人,性接触传播已经成为陕西省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
据陕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杨芙英介绍,陕西省于1992年报告首例HIV感染者,到今年11月25日全省累计监测各类人群共447万余人,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209人,其中病人318人,死亡157人。
在今年陕西省新发现的278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感染途径有了一定变化。其中通过性接触感染165例,包括经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48人,性接触感染已经成为陕西省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而通过开展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陕西省因静脉吸毒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比例有所下降。
宁夏青少年积极原创艾滋病反歧视短信
新华社银川11月30日电(记者 朱俊清、艾福梅)“一双手就能撑起一把呵护的小伞,一颗心就能筑起一个温暖的港湾,人人都能伸出一双手,便可以托起他们心中的湛蓝天空,人人都能奉献出一份爱心,便可以挽救他们绝望的心灵,我们的爱不离不弃!”
这是宁夏大学中文系学生田鑫原创的一条艾滋病反歧视短信。在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宁夏回族自治区团委与宁夏青少年维权协会联合举办青少年艾滋病反歧视短信征集活动,这一活动是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一部分。一个月来,宁夏青少年学生原创短信500多条,其中5条短信获得一等奖。田鑫告诉记者:“得了艾滋病本来就很痛苦了,如果我们再以异样的目光看待艾滋病患者,那将给他们带来比病魔更痛苦的体验。”
“这种短信在青少年中间的传播速度很快,一键按下就可以转给很多朋友,让大家都来关爱艾滋病患者。”同样参加了短信原创活动的银川九中学生马莎说。
目前,艾滋病在我国已经进入流行阶段,宣传教育是防治艾滋病的关键,卫生部将大学生和农民工作为重点宣传教育的对象。当日,宁夏大学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者分队成立。
记者从团委活动负责人樊明祥处获悉,征集上来的优秀短信将编辑成宣传手册在全社会发放。
中国民众积极参加艾滋病防治公益活动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崔静、周婷玉)佩戴上红色的围巾、郑重地在红丝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30日下午,北京奥运“鸟巢”北侧广场上,数百名中国民众自发汇聚在这里,表达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关爱及遏制艾滋病的决心。
12月1日是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联合举办“同一个梦想——没有歧视的世界”公益宣传活动,邀请演艺明星、艾滋病感染者、志愿者等,共同向公众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活动现场的展区和咨询台前,多家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国际组织驻华机构、草根组织、医疗机构等免费向公众发放防治艾滋病宣传品,艾滋病防治专家则耐心地向公众宣讲防治知识并进行答疑解问,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
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马和励表示,在“鸟巢”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举行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遏制艾滋病、消除歧视的决心和意愿。联合国驻华系统愿与中国政府部门、红十字会、非政府组织等一道抗击艾滋病,创建一个没有偏见和歧视的世界。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说,作为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中国红十字会多年来一直积极配合政府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目前全国红十字会的艾滋病防治项目已经扩展到23个省区市,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她表示,艾滋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尽管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艾滋病病人死亡率有所下降,新发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势头有所遏制,但是艾滋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红十字会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与国际组织、爱心企业等的合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彝族剧《噩梦初醒的山寨》在京巡演倡导禁毒防艾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专电(孙宇、周婷玉)欢快的歌声伴着轻快的舞蹈,热情的人们伴着悠扬的乐声,一个身着西装的小伙子走进了彝族村寨与他们一起载歌载舞……这是禁毒防艾彝族剧《噩梦初醒的山寨》的片段。
《噩梦初醒的山寨》11月29日至12月1日走进北京高校巡演。这次巡演由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组织。29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进行了首场演出,预计这几天将有来自40余所高校的学生代表2000余人观看演出。
观看此次演出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林琳说:“虽然听不懂演出的语言,但是这种形式非常吸引人,表演也很生动、精彩。”
另一位学生安宁则认为,“艾滋病作为一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健康的疾病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宣传如何预防艾滋病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非常活跃群体的大学生中宣传更为必要。”
《噩梦初醒的山寨》通过彝族歌舞和对话,讲述了大凉山腹心地区的一个彝族村寨里,沙马老人一家在毒品和艾滋病的双重打击下家破人亡以及在政府的帮助下重新生活的故事。该剧反映了禁毒与防艾工作的关联与重要性,深受当地群众的喜欢,已成为一个在民族地区宣传禁毒防艾与传播知识的成功范例。
彝族剧《噩梦初醒的山寨》由当地的乡村艺术团利用母语编排,演出艺术团由来自凉山州的6县15个不同村庄的27名成员组成,其中有20名彝族的群众演员。自去年以来,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支持该剧在四川省凉山州已巡回演出达131场次,共有17万余人观看演出。
河南省上蔡县36名艾滋病致孤学生考上大中专院校
新华社郑州11月30日电(记者 李钧德、桂涛)河南省上蔡县大胆创新救助模式,多策并举确保艾滋病家庭孩子健康成长。截至目前,这个县已有36名艾滋病致孤学生考入中国民航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中国信息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其救助经验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和联合国机构的充分肯定。
上蔡县是海内外关注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县。截至2008年10月,全县因艾滋病造成的致孤孩子690人、单亲家庭孩子1228人。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够吃饱穿暖学好,上蔡县在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救助政策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了“集中供养、模拟家庭养育和家庭寄养收养”相结合的艾滋病致孤孩子安置模式。
为了降低家庭原因对这些孩子的心理影响,上蔡县除了在“阳光家园”和“中华红丝带家园”两个集中供养点配备专职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艾滋病致孤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外,还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艾滋病家庭孩子全部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对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从2006年起,陆续有一些艾滋病家庭学生考上高中和大中专院校。在上级没有明确救助政策的情况下,上蔡县又通过拨付专款、发动全县干部职工捐款、设立救助基金、结对帮扶等办法,对考上高中和大中专院校的艾滋病家庭学生给予资助。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以来,上蔡县就向考上高中和大中专院校的艾滋病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和生活补助费400多万元,使这些学生没有一人因经济原因而辍学。
据上蔡县委书记李海洲介绍,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支持,截至目前,包括36名艾滋病致孤学生在内,上蔡县已有近400名艾滋病家庭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还有一名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组织的四省定向招生中,芦岗阳光家园有3人被录取。
中国温暖“12·1”爱心基金已资助艾滋病致孤儿童近4000人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李菲)记者30日从全国妇联权益部在京举办的中国温暖“12·1”爱心基金―中国移动关爱行动项目管理者培训班上了解到,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河南等15个省、区、市展开,资助艾滋病致孤儿童近4000人。
据了解,中国温暖“12·1”爱心基金―中国移动关爱行动(简称中国温暖“12·1”项目)是全国妇联权益部、中国移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卫生部的指导下,共同发起的关爱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公益慈善项目。项目为期五年(2008年-2013年),主要内容包括在中国移动捐资5000万元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并发展中国温暖“12·1”爱心基金,扩大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援助范围,实现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的长期帮扶;通过为艾滋病致孤儿童寻找爱心家庭,对爱心家庭进行培训,帮助艾滋病致孤儿童获得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打造项目信息平台,开通项目网站,建立艾滋病致孤儿童资助工作信息库,促进项目的规范管理等。
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中国温暖“12·1”爱心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蒋月娥在培训班上指出,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帮扶工作是落实儿童优先原则,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需要,全国妇联等相关部门要各尽其责,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公益品牌,为更多的艾滋病致孤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
湖南省城区因艾滋病致困人员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新华社长沙11月30日电(记者 周青梅)记者30日从湖南省卫生厅了解到,湖南全省城区因艾滋病致贫困人员1687人,已全部被民政部门纳入城市最低社会保障范围。全省农村近60户因艾滋病致困人员参照“五保”供养。
湖南省各级政府勇于担当政府在艾滋病防治和救助中的责任,落实关爱政策,想方设法治疗和救助艾滋病人。湖南省在怀化市洪江区建立了艾滋病人关爱中心,对贫困艾滋病人及感染者进行救助,这里先后救助了60多人,收养了艾滋病儿童6人。
湖南省各地从2003年开始即向贫困艾滋病人提供免费的治疗药物和相关检测,近5年来,累计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149人,正在治疗896人。湖南省还在常德、张家界等6市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工作,为近800名艾滋病感染者免费提供中医药治疗。
在治疗和救助的同时,湖南省构建艾滋病防治工作体系,普及防治知识。全省在174家医疗卫生单位设立了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老百姓可随时自愿上门进行初筛检测,累计咨询30多万人次,其中25万人接受初筛检测。2006年起,公安、司法系统羁押人员的艾滋病检测工作纳入全省艾滋病常规检测工作范围,全省先后检测羁押人员22万人,发现艾滋病感染者918人,控制了艾滋病疫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