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航天诱变作物新品种达66个创经济效益14亿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张汨汨)我国通过航天诱变手段培育出的作物新品种目前已达66个,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4亿元。这是记者从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工程项目中期进展汇报会上获悉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航天育种协作组2年来已培育出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小麦、棉花、油菜、青椒、苜蓿等作物新品种、新组合40个,其中7个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使我国航天诱变作物新品种的总数达到66个,累计示范应用面积超过2500万亩,增产粮棉油9.6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14亿元。

    正在进行的“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航天育种工程项目,经过2年的组织实施,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初步筛选出200余份可遗传的突变材料,其中包括利用传统的地面诱变育种技术不易获得的特异突变材料。航天育种机理研究也取得可喜进展,项目组2年来申报或获得发明专利和新品种保护权34件、发表论文85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主任刘录祥介绍说,“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工程的实施,有效带动了我国航天育种技术的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育种技术必将为我国农作物育种技术进步和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我国于2006年9月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装载了包括水稻、麦类、玉米、棉麻、油料、蔬菜、林果、花卉和微生物菌种等9大类、2020份不同种类的生物材料,以及7套空间探测仪器。全国共有138个单位的224个课题组、1200多名科技骨干参与了这一项目的实施。 

 
 
 相关链接
· 河南已播种小麦6600万亩 秋作物收获进扫尾阶段
· 农业部:至10月17日全国已播种秋冬作物3.57亿亩
· 全国已播种秋冬作物3.57亿亩 同比多播5600万亩
· 河南秋作物已收获9994.2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88.5%
· 重庆市将建粮油作物优质高产示范区促进稳粮增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