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访马里作家博迪恩:"中非合作是非洲发展的通途"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达喀尔12月1日电(记者 陈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而非洲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了巨大的实惠,中非合作是非洲发展的通途,”著名马里作家赛伊杜·博迪恩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现年81岁的博迪恩在非洲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非洲文坛丰碑”。他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雷雨中》和《沙卡之死》等反殖民主义题材的著作脍炙人口。

    博迪恩曾于上个世纪60年代访问过中国。他说,30多年前,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几乎处于同一条经济起跑线上。但从70年代末开始,中国政府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非洲可以通过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和与中国在多领域开展合作来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

    说到农业问题,博迪恩认为,非洲大陆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但至今仍未实现粮食自给。近年来世界粮价上涨使非洲人民生活更加困难,甚至在一些非洲国家引发了动乱。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是农业国,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吃饭。他建议,非洲向中国学习水稻种植等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他说,中国的农用机械和工具价格低廉,且质量有保证,很适合非洲使用,非洲国家应大量进口。博迪恩对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开展中非农业合作感到由衷的欣慰,称这是造福非洲人民的一个重大举措。

    在谈到非洲医疗卫生状况时,博迪恩说,非洲是疾病多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防治措施不够,药品价格昂贵。比如疟疾,非洲每年有上百万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疟疾每年给非洲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0亿美元。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抗疟疾药出自中国,许多西方国家卖给非洲的抗疟疾药物是从中国进口的,只是变换了包装而已。若非洲能与中国合作在非洲生产抗疟疾药,对非洲人民将是一大幸事。

    关于非洲工业化问题,博迪恩指出,非洲以廉价出口初级产品、高价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经济模式没有根本改变。非洲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大量的铁矿、石油、铝矾土等。非洲国家完全可以引进更适合非洲发展的中国工业技术,就地加工初级产品,生产日用品,满足人民的需求。

    博迪恩说,事实上,中国早已开始与非洲国家进行多领域的合作,比如中国30多年前在马里建设的5个纺织厂至今仍正常运转,有1700多名马里人在那里工作。这些工厂为马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说,马里首都巴马科横跨尼日尔河的三座大桥以及市区内的许多道路都是中国援建的,马里人民为此感到自豪,而这仅是中国援建非洲基础设施方面的一个缩影。

    博迪恩呼吁非洲领导人不再向西方国家要那些附带苛刻条件的援助,而应主动与中国开展全面和双赢合作,加速非洲大陆的发展。 

 
 
 相关链接
· 吴邦国视察中非合作项目侧记:续中非合作新篇章
· 11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
· 中非合作论坛第六届高官会在埃及首都开罗开幕
· 周济:孔子学院是中非合作在新时期的重要举措
· 文化部通报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情况
· 中非合作务实推进:贸易增速喜人 投资稳步发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