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记者崔清新、黄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今年南方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中,国人参与慈善的热情,感动世界。5日,众多热心慈善事业的个人、团体、内外资企业和机构受到中华慈善大会的表彰,获奖代表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
近年来,我国慈善组织数量快速发展,慈善组织的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许多方面,成为中国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在全国注册的慈善组织中,各级基金会有1361家,县级以上慈善会、红十字会4100多家。
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事业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救灾、助学、助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集结慈善资源的途径不断拓展,慈善捐助数量逐年提高。2005年之前,中国每年的慈善捐赠总量才几十亿元;2006年中国接收捐赠总量达到100亿元;2007年达到309亿元;而今年全年捐赠将接近1000亿元。
随着国人慈善意识进一步提升,目前,来自个人的捐赠已改变了慈善捐赠来源结构。过去几年中,我国个人和企业捐赠保持着20%以下和80%以上的比例。在汶川大地震中,捐款近600亿元人民币,其中来自个人的捐赠首次超过了企业。
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虽然我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事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如何通过健全机制等手段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使慈善成为普通人身边的事情和自觉的行为?民政部救灾救济司负责人曾明确表示,“捐款经过了什么渠道,落实到哪些项目,现在到了哪里,应该有一个动态性的流向,我们正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据悉,此次慈善大会将考虑培养专业的公益服务机构来落实捐款的归属。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城市低保人口2200多万、农村低保人口2620万,每年有近8000万困难群众需要救济,同时还有6000万残疾人需要实施救助。要解决好这些群体面临的困难,不仅需要政府财政加大投入力度,而且需要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