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竞争力得以完全释放”
——访《华盛顿时报》副主编斯莱文
新华社纽约12月12日电(记者 王建刚)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芭芭拉·斯莱文就作为《经济学家》杂志的记者常驻中国。如今已是美国《华盛顿时报》副主编的斯莱文说,她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在中国大地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能让一个东方大国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巨变。
斯莱文说,她第一次去中国工作的时候,中国还比较封闭,生活水准低下。人们的衣着古板划一,个性和创造力也被压制。“那次重要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人逐渐突破禁区,勇敢地打破各种禁锢,这使得人们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大,人们可以自由地投资办厂,设法改善自己的生活,不再一切靠政府,”她说,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竞争力完全释放出来了。
斯莱文1982年至1984年作为《经济学家》杂志记者常驻北京,同时又是《商业周刊》和《新闻周刊》的自由撰稿人。此后,她1997年去朝鲜访问时曾途经北京,后来又作为《今日美国报》的记者,陪同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对中国进行过多次访问,她最近一次中国之行是在2006年。
如此大的时间跨度让斯莱文亲眼目睹了中国从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巨大努力,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转变。她说那是一种令她感到“震惊的”沧桑巨变。
斯莱文目前是《华盛顿时报》负责世界与美国安全新闻的副主编,她通常习惯从战略和外交政策的角度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她说,中国发展速度惊人,确实令西方一些人感到担忧,但她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是一件好事,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必然会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扮演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角色。
“中国并不是一个有侵略性的国家,中国的主要兴趣在于发展经济,”她补充说,“中国的快速壮大是因为她没有像美国那样把大笔的钱用在军事用途上。”
斯莱文高度赞赏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并称这是一项惠及中国乃至世界的正确决策。她说,不仅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因这项政策得到巨大的提高,美国人民也从中受益,比如他们可随处买到大批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商品。
斯莱文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因彻底改变中国的命运而受到西方世界的高度关注。纵观中国30年的发展历程,诸多重大改革举措功不可没。她特别提到,中国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邓小平对中国广大农村所做的巨大贡献。这项重大举措实施后,中国农民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他们可以自主决定在承包几十年的土地上栽种他们认为有利可图的庄稼或经济作物,多少年未能解决好的吃粮难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斯莱文说:“这项措施极为重要,因为它使中国农民压抑多年的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继农村改革成功后,城市改革得以顺利推进,人们可以开办自己的公司,创办自己的事业,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就是被类似的各项正确决策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是使中国经济保持巨大活力的重要原因。”
斯莱文一再强调,中国与世界都不应忘记邓小平的巨大贡献。“他的智慧和勇气,加上中国人民的努力,才使得中国的生活水准、国际地位以及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变,”她说,“我很钦佩邓小平以及所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改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