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教育部:2007年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 赵超、吴晶)教育部15日公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以及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据统计,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2%,比上年的3%增加了0.32个百分点。全国教育经费为12148.07亿元,比上年的9815.31亿元增长23.77%。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8280.21亿元,比上年的6348.36亿元增长30.43%。

    2007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教育费附加)为7654.91亿元,比上年的5795.61亿元增长32.08%。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076.35亿元,按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76%,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约28%的增长幅度。

    从全国情况看,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监测结果表明,还有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增长要求。

2007年全国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1%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 赵超、吴晶)国家教育督导团15日发布的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指出,我国教师学历已基本达到任职资格标准要求,但初中教师初始学历合格率低,取得合格学历专业与所教课程不对口问题突出。

    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学历合格率的提高。2007年全国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1%和97.2%,其中农村小学、初中分别达到98.7%和96%,基本达到和接近国家规定标准。城乡教师学历合格率差距进一步缩小。

    国家从政策上积极引导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各地相继采取措施,提升了高一级学历教师的比例。2007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66.9%,比2002年提高33.8个百分点。全国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达到47.3%,提高27.5个百分点。

    上世纪90年代,教师规模迅速扩大,一些低学历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抽样调查表明,小学和初中教师中,“民转公”的比例为13.2%,在农村,这一比例达20%。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课程不对口的现象亦较为突出。初始学历合格的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美术、音乐、艺术和体育教师,约有1/3是学非所教,其中城市约为20%,农村则超过40%。

抽样调查表明:超过半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大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 赵超、吴晶)教育部15日发布了以关注义务教育教师为主题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表明半数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大。

    报告指出,学校大班额问题严重,教师工作环境不利。2007年,全国初中每班56人以上的大班额比例为44.8%,每班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比例为19.6%。中部县镇初中学校的问题尤为突出,大班额比例达到61.2%,超大班额比例为32.9%。

    教师工作时间长、压力较大。据抽样调查,小学初中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2.4个小时,班主任周平均工作时间达到52.1个小时。90%的教师反映周六、周日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和家访等;20.6%的山区农村教师承担了跨年级、跨课程的教学任务。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大量增加,教师和管理人员未作相应调整和补充,导致教师额外增加了大量管理工作,延长了工作时间。

    抽样调查显示,有55.1%的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较大,有32.4%的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过大,城市比例高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映压力大的前三项原因为:检查评比考核、安全责任、学生管理。在家长评价教师的众多因素中,把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排在第一位的比例高达78.9%。

    据悉,此次督导报告从教师的规模结构、能力水平和权益保障三个方面,选取15个主要指标,以2002年至2007年连续6年全国各县年度教育统计资料、2007年全国32万份抽样调查问卷结果以及对7个省、自治区的实地调研情况为基础,对义务教育教师基本状况进行分析。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 赵超、吴晶)教育部15日发布的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

    上世纪90年代,全国曾出现过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中央政府从完善教师工资保障制度入手,实行教师工资县级统筹,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确保了教师基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在此基础上,国家规定的教师工资实现了较快增长。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教职工人均工资收入比2002年增长了58.2%,普通中学增长了63.2%。

    然而,报告显示,由于教师津贴补贴尚未完全得到落实,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抽样调查显示,近50%的农村教师和县镇教师反映没有按时或足额领到津贴补贴。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包括初中与高中)教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为17729元和20979元。

    报告同时显示,部分地区教师收入水平偏低。2006年,全国有273个县(占区县总数的8.5%)的小学教职工和210个县(占6.5%)的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低于1.2万元,人均月工资收入不足1000元。

    报告指出,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全国农村小学、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和69.2%。另外对7省区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城市教师工资收入的校际差距也较大。

    报告认为,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低,是造成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教师队伍不稳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主要原因。

 
 
 相关链接
· 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的通知
·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 刘延东:让教育成为民族地区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 教育系统积极应对形势促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