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2月16日电(记者姜辰蓉、何伟)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监测表明,青海湖面积自2004年降至40多年来最低点后,已连续4年增长。气象专家预测,青海湖面积正以2005年为转折点,进入了增长期。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其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青藏高原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对柴达木盆地、三江源、祁连山等地区均有较大影响。此外,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青海省气象科研所多年监测显示,1959年至2004年间,青海湖面积持续萎缩,从1959年的4548.3平方公里萎缩至2004年的4186平方公里。2005年以来,青海湖面积一改萎缩态势,连续4年持续增长。目前,卫星遥感显示,青海湖面积已达到4317.69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增大了46平方公里,相比2004年更是增大了近132平方公里。
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林介绍,青海湖水位变化的成因包括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两个方面。但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导致。湖泊水位的升降主要取决于入湖流量、湖面降水量和蒸发量。2005年以来,青海湖的入湖流量、湖面降水量均在上升,而蒸发量出现下降趋势。
青海省气候中心研究预测:2005年以来,青海湖出现的水位上升将在未来20多年中延续。青海湖水位极有可能在2030年左右恢复到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比目前升高3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