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解读:2010年底前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为什么要确保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
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确保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这一重大决策,充分认识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兴建了8.7万多座水库。这些水库大多数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限于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不少水库设计和施工质量“先天不足”,加上工程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大量水库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中央安排投资对部分重点病险水库进行重点加固,但由于病险水库为数众多,目前全国仍有各类病险水库约3.7万座。

    全国水库防洪保护范围内有3.1亿人口、132座大中城市、4.8亿亩农田。这些水库对下游城镇村庄、工矿企业、重要公共设施以及城乡、工农生产生活关系重大。水库一旦失事,将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病险水库点多面广量大,许多水库防洪标准低、大坝稳定性差、坝体坝基渗漏、建筑物老化损毁、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等问题突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局部集中暴雨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病险水库对防洪安全的威胁更加突出。

    水库是综合防洪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目前我国主要江河流域基本形成了以控制型水库、重点堤防、蓄滞洪区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在抗御1998年长江大水、2003年和2007年淮河大水等历次大洪水中,通过科学调度,水库拦洪滞洪、削峰错峰,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效益。但是,因为有3.7万多座水库存在病险问题,使得我国防洪体系在调蓄洪水方面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每到汛期来临,这些病险水库都成为防洪减灾中的薄弱环节。

    此外,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国干旱灾害呈现出明显加剧的态势,频次增加、范围扩大、过程延长、影响加重。水库作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在应对干旱缺水、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但是,由于存在病险问题,许多水库不能按设计水位蓄水,降低了调蓄水资源的能力,难以发挥正常的供水效益。对现有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不占耕地,不用移民,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

 
 
 相关链接
·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如何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
· 《决定》解读:为什么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 决定解读:提高社会节粮意识 强化全过程节粮措施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