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正在检查培育新品种的情况(2008年12月15日摄)。随着《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在国务院会议通过,吉林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设了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引嫩(江)入白(城)和大安灌区工程,又适逢气候条件有利,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285亿公斤,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在丰收的背后科技力量的支撑功不可没,吉林省农业科研机构加强“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高效实用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加大重大农业应用技术的推广,并以“专家小分队”“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巡回报告团”等形式,利用“网上农博会”等网上交流平台向农民传授最新的科技信息。同时,有关机构开通12316农业专家热线,接听解答农民提出的科技种粮方面的问题,加大了对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农田统一灭鼠和等离子种子处理、机械化玉米宽窄行耕作技术等重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这一切措施为吉林省的粮食增收提供了强大的科技保障。新华社记者 邵守志 摄

这是吉林省农科院培育的水稻新品种(2008年9月11日摄)新华社发

一位专家正在测量大豆的长势。(2008年9月23日摄)。新华社发

在2008年8月举行的吉林第四届网上农博会,为农民在网上提供各种科技信息(2008年8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守志 摄